冠心病患者的春天——要防心梗
2019年03月12日 8181人阅读
告别寒冬,伴着和煦的风,春天悄悄的来了。万物复苏,早春总是会给人们带来很多欢乐,温顺的阳光里满满都是暖意。然而,有一句俗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冬春交际的时节也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每年的3、4月份,天气极其不稳定,忽冷忽热,时风时雨,冠心病患者病情此时容易加重,甚至突发心肌梗死。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1, 早春小小的温暖一下,往往再接着两三天的寒冷。冠心病患者在遇到这种温度刺激后,体表温度下降,为了维持正常体温,身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输出更多血液,负担加重,对冠心病患者病情不利。
2, 遭遇寒冷后,肾上腺素增加,血管收缩,阻力增大、血压升高、血液粘度增加,血管容易发生堵塞。
心肌梗死有没有什么先兆?
心肌梗死具有突发性,猝不及防,但是冠心病患者在心梗发生之前常常会有以下一些先兆症状:,
1, 平时无心绞痛症状,最近却常常因体力劳累、情绪变化等发生胸闷、胸痛。休息后疼痛缓解。
2, 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近1个月心绞痛发作频繁,休息时也发作,症状加重,含服硝酸甘油疗效不佳。
3, 心绞痛持续出现的同时会有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出汗、胸闷、心慌等症状。
4, 睡眠时突发心绞痛。
5, 活动时感到心悸气短、有的表现为牙痛、胃痛、且程度加重。
以上症状一旦发现,务必到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电图等检查。
冠心病患者怎样预防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面对急性心肌梗死,一定要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将心梗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作者总结了几点春天防心梗的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药物,将血糖、血脂、血压等控制在理想水平。例如冠心病患者使用的他汀类调脂药物,此类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被认为是临床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以及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础。当取得预期疗效后,绝不可擅自停药,有研究提示,停用他汀有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
2, 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服,可以坚持“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
3, 很久未锻炼的冠心病患者不能直接开始剧烈运动,避免超出身体承受能力而发生意外。
4, 避免发生便秘、腹泻等,作者建议您可每天保证饮用一杯酸奶。
5, 作息要规律。黑白颠倒的生活会让体内产生过多肾上腺素等物质,会导致血管收缩。
6, 避免久坐不动。有研究显示,每坐一个小时,血管堵塞的概率将会增加14%、
7, 早晨不宜急于运动,晚上慢跑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8, 常规体检。不论冠心病患者有无自觉症状,建议每年春天到医院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利于即使治疗。
心肌梗死不是冠心病的必然结局,如果冠心病患者朋友们长期服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心梗诱因,完全可以享受和健康人一样生活,要晓得:心梗很可怕,但预防并不难哦!
参考文献:
1,《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 2016 (7) :10-10
2,《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17 (1)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