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2019年01月14日 91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洛阳正骨医院 陈利国
颈型颈椎病一般发生于颈椎退变初期,由于髓核纤维环的脱水变性,张力降低,继发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受寒、劳累等外因导致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颈肌防御性痉挛,同时直接刺激窦椎神经末梢而出现颈部症状。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关节病科陈利国
颈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项强”、“颈筋急”等范畴。多因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或因劳损筋骨,气滞血瘀;或因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致局部经络穴虚再感外邪,致使气血不和,经脉闭塞不通,不通则痛。
1.1病因病机
1.1.1古代文献有关记载
1.1.1.1颈椎病与风寒湿痹证的关系
痹字源远流长,为较早的医学文字,关于痹的含义,泛指以经络气血不通,或脏腑气机闭塞为病机的多种病证。《素问·痹论》说:“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素问·宣明五气》曰:“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说文解字》曰:“痹,湿病也。”《全生指迷方》曰:“若始觉肌肉不仁,久而变生他证,病名曰痹。”。《素问·逆调论》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岐伯对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明代《普济方·脚痹》曰:“夫脚气痹弱者,营卫俱虚也。内经云,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故不仁不用,其状令人痹不知痛,弱不能举。”《素问·痹论》说:“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中藏经·论痹》亦曰:“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景岳全书·风痹》曰:“盖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秦景明《症因脉治·痹证论》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木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变异常似与“痹一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荣血泣”等有关。文献一般指人身筋骨皮肉酸痛、重着、酸麻等病症为痹。中医学理论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不能独伤人,风携寒湿来,寒湿借风势;寒湿同属阴邪,同气相感,最易结合。所以《诸病源候论》之风湿痹身体手足不随候曰:“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其三气时来,亦有偏多偏少,而风湿之气偏多者,名曰风湿痹也。”风邪伤人可致太阳经输不利,营卫失和,从而出现颈项强硬等症状;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受伤,气脉不通,不通则痛,表现为疼痛,寒主收引,寒凝气滞,筋失所养,则可见肌肉挛缩;湿邪重着,其性粘腻。《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淫所胜,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骸不可以回,如结,如裂”。《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项背强几几就是风寒湿导致颈背部肌肉酸重的感觉。一旦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束闭卫表,太阳经气不利,则营卫失和,诱发本病,表现为“项背强几几”等症状。这段话明确指出了痹证的病因是“风寒湿”。风寒湿邪既是引起颈椎病的直接原因,又是某些颈椎病疾患的重要诱因。《素问·痹论》说:“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络、关节,导致气血凝滞,营卫不得宣通,不通则痛,故颈椎疾患多以疼痛为主要症状,且多有得寒则症状加重、得热则舒适的特点。《素问·痹论》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此认为,痹证的发生,虽与风寒湿外邪有关,但机体内在的营卫之气虚弱起决定因素。然而,营卫是气的一部分,营气又是血的主要成分。气血温煦、濡养肌肤、防御外邪的功能,是通过营卫之气来实现的。因此说,营卫虚弱是气血虚弱在肌表的具体体现,气血虚弱是风湿病发病内因。对此,方隅《医林绳墨》曰:“大率病由气血虚弱、营卫不能和通,邪气乘于腠理之间”。正是由于气血虚弱,营卫功能低下,肌肤失于温煦、濡养,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杂至,闭阻经络,而导致风湿病的发生。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人之一身,皆气血之循行。风湿病形成后,由于邪闭经络,则最先使气血失常。导致气滞血瘀或气血亏虚。《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中则气不通”。风寒湿邪杂至:风盛经气盈满,寒盛经气凝结,湿盛经气粘滞。三气杂合,经络闭塞,气血运行受阻,而成气滞血瘀。林佩琴《类证治裁》曰:痹久“必有浊痰败血,瘀滞经络”。气滞血瘀形成之后,又直接或间接地闭阻经络。如此恶性循环,则邪出无路,气滞血瘀。终则血瘀固结,着筋伏骨。因此在风湿病初期,见到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麻木等症状。如在颈椎病的发病中,风寒湿邪侵袭颈部肌肉,导致肌肉痉挛,可使已发生退变的椎间盘压力增高而导致椎间盘破裂,是颈椎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伤科补要》中说:“感冒风寒,以患失颈,头不能转。”《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以上所论类似现代的颈椎病等。
1.1.1.2颈椎病与气血、阴阳的关系
《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行”。《素问·调经论》中言:“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正气虚弱,从而易感冒风、寒、湿等邪。《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汉代《伤寒杂病论》,精辟地阐述外感伤寒病证六经病机变化与其传变、转归规律,以补《素问》六经病变之不足。并对脏腑、经络、气血、痰饮等病机有很大发挥,突出了病机学说与临床之结合。金·刘完素《伤寒直格论方》中说:“不因一时所伤而病,乃久以渐积,脏腑变动,久衰而病者,是曰因气变动也”。因过度的、长期的劳力,逐渐而使体质衰弱,元气损伤,为虚证。主要表现为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机体正气对于致病邪气的斗争,难以出现剧烈的病理反应。临证所见,亦每以中老年患者为多。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总结 “人生之初,具此阴阳,则亦具此气血;所以得全生命者,气与血也;血气者,人身之根本也”,颈椎损伤后,“积劳受损,经脉之气不及贯串”, “血行失度,随损伤之处而停积”所以“时损痛也”;引起气虚血瘀,是劳损内伤本虚标实证候的原因。由于局部血瘀,血流缓慢而不畅,因而又能阻碍气的运行,形成气滞。气滞加重血瘀,血瘀又加重气滞,两者恶性循环,从而使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时久则气血亏虚,引起了不荣则痛和肢麻等症状。正如薛己《正体类要》所说“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荣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颈椎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内、筋骨都离不开气血;气血之于形体,无处不到。“血行失度,随损伤之处而停积,”所以“时损痛也”;“积劳受损,经脉之气不及贯串”,引起气虚血瘀,是劳损内伤本虚标实证候的原因。瘀血阻滞,不通则痛;瘀血不活,新血不生,气虚不得补,血运不得畅,荣养失职不和,引起了不荣则痛和肢麻等症状。《洞天奥旨》指出:“气血旺则外邪不能感,气血衰则内正不能拒。”说明了气血的盛衰与筋伤的关系。筋的正常生理活动赖气以煦之,血以濡之。若气血虚弱之人,筋肉失养,失养则需,虚则不耐疲劳。因而“内正”不能拒其“外邪”。所以,虽较小的外力,或单一姿势的长期操作,或风寒湿邪侵袭,皆可致筋的损伤。疲劳则筋伤,气血运行阻滞,不通则痛,故慢性筋伤常表现为局部酸痛,且常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
1.1.1.3颈椎病与脏腑虚实的关系
《素问·调经论》指出:“百病之生,皆有虚实”。颈椎为人体重要支撑结构,椎管内含有脊髓,支配四肢及内脏的神经均起自或途径脊柱。脏腑的功能正常,才能使脊柱皮肉筋骨得以濡养润泽,发挥皮肉卫外强健的作用。脏腑功能失调,则皮肉筋骨失于刚劲强健,从而易患损伤疾患。由于肝主筋、肾主骨,因此,肝、肾与颈椎疾患的关系尤为密切。从中医的病因病机上说,肾之精气不足是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肾藏精,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肾藏五脏六腑之精气。其充在骨。无疑肾当主骨,因为肾贯脊骨而生髓。骨髓充盈于骨空之内,反过来营养骨体,以促其发育壮实。《素问·逆调论》指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说明肾与骨髓的关系甚为密切。中年以后,调摄失宜,易致阳有余而阴不足,阴不足则肝肾真阴不足,而至骨痛,筋拘挛急又无力,关节牵强且失稳。肝主疏泄,不仅能调节全身气机,还能调畅情志。肝又藏血,有贮藏血液和调节气血的功能。肝与筋关系密切,肝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达,血脉和畅,筋络强劲,并能有力地束骨属节而利关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肝主筋”指全身筋的功能与肝有密切关系,“故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血充盈才能使筋得到充分濡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肝肾虚衰,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肝肾不足,肝血亏损,则血不养筋。筋失荣养则常成为筋伤疾患的内因,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临床上表现为老年人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青壮年肝气充实,故筋骨强健,颈椎活动灵活,很少发生骨质增生、小关节紊乱等筋骨病变。中年以后,精血不足,引起椎间盘退化,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骨赘增生等病变影响到椎间孔变窄、神经根受压、脊髓和主要血管受压时,即逐渐出现颈椎病的各种症状。局部肢体产生慢性瘀劳性损伤,导致气血失和,阳气虚衰不足,卫阳不固,胰理空疏,亦为风寒湿三气杂至,气血凝滞而为痹症的形成创造了致病基础。肝的病变可导致筋的损伤,同样外伤筋脉亦可致内伤于肝,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指出:“凡跌打损伤、坠堕之证,恶血留内,则不分何经,皆以肝为主。盖肝主血也,故败血凝滞,从其所属必归于肝。”
1.1.1.4 外伤及慢性劳损也是颈型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外因。
《灵枢·五变》篇说:“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唐代《外台秘要》已提到“因坠打压损,有头项伤折骨节”, 《普济方·折伤门》记载“从高跌坠,颈骨碎进”, 《跌损妙方》指出有“颈项打断”。以上均说明外伤是颈椎损伤的重要原因。《素问·宣明五气论篇》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久行久立,长期姿势不正确的操作,肢体某部位之筋骨受到持久的或反复多次的牵拉、摩擦等,均可使颈椎受到持续性外力作用而损伤。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则导致颈部肌肉劳损,外在动力平衡失调,继发内在动力失衡。而发生颈椎退变,产生颈肩臂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上下及调节各部功能的通路。《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指出经络有运行气血,营运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也可以说人体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通过经络来实现的。临床跌仆闪挫所致损伤常与经络有密切关系,如《圣济总录·伤折门》说:“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治以除去恶瘀,使气血流通,则可以复元也。”指出了跌仆筋伤致经络受损,经络阻塞,气血之道不得宣通,导致气滞血瘀、为肿为痛的病机。同样,如经络为病,气血瘀阻不通,又可导致筋肉失养而发生筋伤疾患,其发病也常累及经络循行所过部位。长期不良姿势体位或急慢性损伤均可使颈项部筋骨受损,颈项部筋骨受损致使走行于颈部的足太阳膀胧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及督脉交汇之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发为颈项疼痛;颈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项部酸痛、活动不利,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在治疗方面,经络病机与筋伤病的辩证论治亦有密切关系。如《伤科真传秘抄》中说:“若为伤科而不知此十二经脉之系统,则虽有良药,安能见效,而用药、用手法,亦非遵循于此不可也。”
1.1.2中医关于颈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认为颈型颈椎病早期为正气亏虚,邪气入侵,风寒湿邪久留不去,流注血脉、经络、关节,导致“营卫不合”的病理变化,临床以气滞血瘀的表现为主,以风寒湿邪表现为辅。颈型颈椎病的病机是“气虚血瘀、本虚标实”。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的独特系统。《灵枢·海论》中曰“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难经·二十三难》中说:“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曾红文[3]指出项背乃太阳经脉循行所过之处,正常情况下,太阳经脉通利,气血津液运行流畅,筋脉肌肉得其濡养,则项背活动自如,无疼痛之症。一旦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客于经脑,而寒为阴邪,性主收引凝敛,则筋脉肌肉失其濡养,气血运行不畅,即出现不能自如俯仰转侧,项背拘急疼痛等症状。因外邪袭表,营不内守,卫外不固,故见汗出恶风。人体遭受损伤后,经脉失常,气血运行受阻,机体抵抗力减弱,引起经络运行阻滞,会使其循行所经过的组织器官的功能失常,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唐志红[4]认为本病为寒凝瘀阻经脉所致,表现在瘀劳、受凉、及晚间症状加重,非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法难以奏效。吴惠明[5]认为本病多系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高枕而卧致颈项部退变劳损,也可因感受风寒湿之邪,致血脉凝滞、筋脉挛急、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缺血缺氧,而出现颈肩背部僵痛诸证。沈骏[6]认为本病因风寒侵袭颈部致经络闭阻,不通则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郭艳幸[7]等将颈型颈椎病分成上颈型和下颈型,认为颈型颈椎病多见于青壮年,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筋脉拘挛,临床多见痛掣项背、肌肉紧张痉挛、转侧不利,甚至头晕、脉弦紧等实证。刘志坤等[8]认为长期不良姿势体位或急慢性损伤均可使颈项部筋骨受损,颈项部筋骨受损致使走行于颈部的足太阳膀耽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及督脉交汇之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发为颈项疼痛;气血不和,枢机不利,故又出现颈项活动受限。张宗明[9]认为颈型颈椎病多因外伤、风寒湿邪而致经络受阻,或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湿凝阻、经络瘀滞等造成气血、经络运行不畅。林强[10]等指出随着年岁增长,肾气渐衰,骨失温煦,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客于颈部筋骨,致局部气血失和,日久瘀血痰湿痹阻是颈型颈椎病的基本病机。施杞[11]等认为,颈椎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内、筋骨都离不开气血;气血之于形体,无处不到。“瘀血阻脉,不通则痛;瘀血之不除,新血不可生,气虚无援,血运不畅,荣养失职,引起了不荣则痛和肢麻等症状。王庆雷[12]认为,由于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胰理空虚,易为外邪所侵;既病以后,正不能驱邪外出,以至风寒湿邪,得以逐渐深入,留连于颈项筋骨血脉。尤其是人至中年,营卫气血渐弱,肝肾渐衰,筋骨懈惰,血脉奎滞,最易出现颈椎病。颈部外伤,必然导致局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慢性劳损由于长久的积累性损伤,会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通。付美琴等[13]根据中医学审证求因的理论,对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认为颈椎病的要病理机制在于“血瘀”,而导致血瘀的原因主要是“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不同,即所谓“因虚致瘀说”。
综上所述,颈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中医理论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风寒湿邪为标,肝肾亏虚是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