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脾胃,很多时候都是被气出来的

2018年01月19日 8280人阅读

上海市名老中医门诊主任医师潘寅生介绍说中医认为,情志活动和健康关系密切。良好情绪可促进气血运行,阴阳协调;不良情绪常致气滞血瘀,阴阳失调,诱发疾病。近日就诊的王太太因儿子沉迷游戏,成绩下滑,心情抑郁。一周来常感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吃饭没有胃口,时常叹息,月经紊乱等。每与儿子争吵过后,诸症加重。


情志是脾胃健康的晴雨表

导致王太太如此痛苦的元凶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谈下情志和脾胃病的关系。

  

想必大家都听过“七情六欲”这个词,所谓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和脾胃关系密切的主要是“思”和“怒”。首先,“思”即思考、思虑。“思则气结”“脾在志为思”形象诠释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思虑过多,容易导致脾气郁结,中焦气机升降失司,食物停滞不行,故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焦虑患者多因思虑过多所致;而“怒”则伤肝,肝气横逆,克犯脾而出现腹痛、泄泻等,所以我们说有些人一生气就胃痛、腹痛等就是这个原因。除此之外,我们消化科还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情绪抑郁、终日唉声叹气的病人,主因情志不舒致肝气郁结所致,统称为郁证;但无论“郁”“怒”均可导致肝木克伐脾土而出现诸多疾患。那么临床上又有哪些症状是情志不遂所造成的呢?

  

情绪不调,百病生?

仍以脾胃病为例,根据不同情志所伤脏腑不同,其症状表现各有差异。

  

忧思伤脾

临考前的学生、焦虑、平日里爱胡思乱想……故临床表现多见:脾气不升见食后腹胀、脘腹胀闷、不思饮食、腹泻、头晕;脾虚无以化生气血,致气血不得荣以形体官窍、心神失养之倦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多梦、记忆力减退、嗜睡等[1];尤其是高考临近,考生们大多面临巨大压力,出现纳食不香、吃饭没胃口、早饱、甚则恶心、呕吐等,家长们亦为此干着急;这种情绪往往不仅会影响到考场上的发挥及学习效率,更会损伤脾胃。

  

郁怒伤肝

平素脾气火爆、A型性格、更年期女性……临床多见:

①怒则气上,致肝气疏泄太过——头晕、头痛、耳鸣、面赤、腹痛、腹泻;

②肝气郁结——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胀满、胁肋胀痛;一些更年期女性可见心神不宁、悲伤喜哭,情绪喜怒无常;还有一些女性,会有咽部异物感;皆因气郁致血、津液失于运行,停滞日久而发病;肝郁克脾多见腹痛、腹胀、胁肋胀痛、喜叹气、得嗳气矢气则舒、月经不调等。

  

脾胃受伤五脏都遭殃

中医理论认为,病因首分外感与内伤,其中七情属内伤,若不加干预,任其发展,则易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病情错综复杂。

  

首先,因七情源于人体内在,故可直接伤及脏腑,导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受损。例如,气滞于脾可见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腹痛;气停于肝致肝气郁结,则胁肋胀痛,横逆犯脾;气困于肺则肺气不降,而生咳嗽、气喘……又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行津”,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可推动血液、津液之运行以濡养各脏腑,维持各脏腑的功能活动。若气行不畅,则易出现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俟其为患,容易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当其阻滞气血运行,可形成“瘰疬”“痰核”等,女性更为多见,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困于四肢,气血不达,又会出现四肢麻木等表现;而因“气滞则血瘀”者,则会出现瘀血处刺痛、夜间痛甚,“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心神失养,心悸气短等。除此之外,临床上许多脾胃病亦与情志关系密切,有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之分,前者可见于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心理健康状况可直接影响病情的预后[2])等,其病情转归及预后与情志关系密切;后者则多见于功能性胃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等,临床症状可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

  

可见,情志过激,百病由生,不可不防。

  

药材养胃,中医有良方

结合情志致病的特点,我们建议:

  

应积极调整不良情绪,找到致郁、致怒的源头;例如,考试期间考生们的诸多因不良情绪所诱发的症状,皆可随考试结束而消失。

  

许多疾病虽然可由情绪不畅而诱发或加重,但仍需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研究表明[3],运动可有效调整情绪、建立自信。通过做一些有氧运动,例如慢跑、登山等在提高身体机能的同时,亦可舒缓身心、畅达情志;除此之外,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对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