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科疾病。目前认为该病的病因是因为脑基底节等处缺少一种多巴胺物质,多巴胺减少后,与其对抗的另一种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相对增多,功能过强,就造成四肢收缩与放松关节的肌肉不协调,手脚不灵活,动作不协调,故民间有人把本病称之为“抖抖病”。
中医对帕金森病病因病机的基本认识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其中《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称震颤为掉眩。《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骨者,骨髓之府,不能久力,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并论述与肝密切相关。《灵枢·邪客》篇云“邪气恶血,固不得主留,主留则伤筋络骨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矣”,认为其与风、恶血等邪气内留有关。《华氏中藏经·论筋痹第三十七》曰“行步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因而寒热所客,久而不去,流入筋会,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明朝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指出“颤振者,病人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并阐述病机为“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除此外,相关记载还有很多。
卢老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在老年人尤多,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指肝肾阴虚、脾胃气血两亏,实指风、火、痰、瘀之邪。基本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虚,五者相互影响兼夹甚至相互转化。
风主要指阳亢化风或痰热化风;火多为五志过极化火、痰湿瘀血郁而化火,或为阴虚生热化火;痰多因脾虚不化湿而成,也可由热邪煎熬津液所致。至于瘀,久病多瘀,究其原因可以为痰湿之邪阻滞经脉,可以为热伤血络,也有气虚不固血液,血流经外所致。
该病病位当在筋脉,病变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病机是肝肾不足,肝风内动,筋脉失养。“肝主身之筋膜”为风木之脏,肝风内动,筋脉不能自持,随风而动,牵动肢体及头颈颤动摇动。肝肾同源,肾水失常可累及肝木,肝木失常也可累及肾水,并且肾主骨髓,肾虚则骨弱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若脾胃亏虚,痰湿内生,土不载木,遂出现震掉、摇摆等风象。另一方面,脾胃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筋脉无力活动,而表现出震掉、运动迟缓、慌张步态等症状。
分期辨证论治
1991年11月,第3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将出现震颤等症状的一类疾病统一命名为“老年颤证”,并制订了5个证型的辨证标准,为中医诊断、治疗帕金森病的客观化奠定了基础。
但卢顺义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出,应针对帕金森病严重程度不同而分期治疗。并提出发病1年之内者为初期,2~3年者为中期,3年以上者为后期。
对于各期的治疗原则,卢顺义认为,初期当从脾肾入手,以健脾化痰为首,以平肝息风治标,以健脾益气治本;中期以内风之善动、顽痰之善变为特点,治疗当豁痰化瘀以治标,滋补肝肾以治本,并依病情配伍平肝息风、育阴潜阳、养血柔肝之品;若中期风证较轻,则注意理气活血;后期则肝、脾、肾三脏并治,尤重视肾精的亏虚。
早期
痰热动风型症状:肢体或头部震颤轻,肢体动作缓慢,胸脘痞闷,口苦黏腻,头晕或头沉,咯痰色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黄腻,脉细数或弦滑数。
证机概要:阳盛之体或肝郁化火,火盛伤阴,灼津为痰,痰饮内伏,痰热壅盛,引动肝风,导致震颤。治当清化热痰、息风潜阳,常用导痰汤加减。
风阳内动型症状:头部或肢体震颤,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伴有头晕耳鸣,心情紧张时诸证加重,口苦而干,尿赤,便干。舌质红,苔黄滑或黄腻,脉弦细。
证机概要:素体肝火旺盛或心情郁闷日久肝郁化火生风,扰动筋脉。治以平肝息风,荣筋止颤。常用天麻钩藤饮合镇肝息风汤加减。
中期
气滞血瘀型症状:头部振摇或肢体震颤日久,行动迟缓,胸胁胀满疼痛,喜叹息,肢体局部有刺痛,口淡不渴,便秘。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细。
证机概要:肝郁日久,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瘀血阻络,气血运行失调,故见震颤。治以理气活血,通络息风。常用血府逐瘀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晚期
肝肾不足型症状:头部或肢体震颤日久,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善忘,失眠多梦,口燥咽干,遗精或遗尿,妇女月经不调。舌质黯红,苔少,脉细弦或细数。
证机概要:素体阴虚,精血亏耗,致阴虚生风,内风扰动,故见震颤。治以培补肝肾,化痰息风。常用息风定颤汤加减。
气血两虚型症状:头摇,肢体震颤,面色皓白,表情淡漠,头昏眼花,神疲懒言,气短乏力,心悸健忘,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薄白滑或白腻,脉细无力或沉细。
证机概要:患者年老病久,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亏虚,血虚生风,虚风扰络,故见肢体震颤。治以益气养血,息风止颤,方用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我科医师采用龙元熄颤汤治疗帕金森的方法:
一、以外邪入中患者,龙元熄颤汤以治邪风为先
《本草纲目》中记载“诸风掉眩,抽掣皆属厥阴风木”,“风伤筋”,“风气通于肝”。针对震颤,龙元熄颤汤精选羚羊角、天麻、钩藤、白蒺藜、全蝎、龙骨、穿山甲、牡蛎、防风等为主药。治内外风邪引起的四肢挛急。诸药合用以平肝息风定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龙元熄颤汤的天麻能增加脑血流量、促智嘲。
二、以血脉瘀阻患者,龙元熄颤汤以解痉祛淤为先
龙元熄颤汤方剂当选用葛根、天麻、天门冬、白芍、生地、醋山甲、地龙、僵蚕、灵芝等为主药。天门冬滋阴生津,柔筋轻身。白芍、生地甘寒养阴能养血和营,将龙元熄颤汤将上药合用以滋筋脉而舒其牵引,缓经筋而轻身。龙元熄颤汤重用穿山甲人厥阴、走阳明,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故可贯彻经络、透达关窍、缓四肢大小筋骨拘挛。龙元熄颤汤中的地龙祛风、治瘛疚。五味子补五脏之气,强阴益气,生津滋肾;灵芝补中益气,能轻身而利关节。与上药相伍能柔筋缓痉去淤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龙元熄颤汤中葛根、白芍具有松弛平滑肌和解痉的作用。
三、以肝血不足的患者,龙元熄颤汤以扶正为先
肝阴不足,血不荣经,筋脉失养而发病的患者。较常人消耗明显增多。龙元熄颤汤治疗阴血虚者酌情加用西洋参、五味子、麦冬、紫河车、元参、沙参、生地、鸡血藤。西洋参、五味子、麦冬相伍补气益血,养阴生津,补五脏之正气。玄参入营血,使龙元熄颤汤扶扬正气并且兼有补性。龙元熄颤汤方中常用沙参补虚,安五脏,止惊气。何首乌养血、祛风、补肝肾益精血、健筋骨轻身体。龙元熄颤汤常用五味子可镇静、抗氧化、减少自主活动。并对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阳气虚者在龙元熄颤汤中加用黄芪、党参、白术、红景天等。党参健运中气,养血生津。白术补脾益气,治四肢困倦、怠惰嗜卧。是著名的传统抗老强身药物。红景天补气养阴,强心益智。
如需购买龙元熄颤汤或者进一步了解请预约:vc0157(龙元熄颤汤并非是成药,是需要医生看过患者的病情之后对症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