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尽微薄之力 除他人之病痛

2020年08月24日 783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脱下外套,换上深蓝色手术衣,戴好无菌帽,像往常一样,神经外科医生潘海鹏三步两步跨入手术室。随着麻醉师为患者推注麻醉药,暂时失去知觉的病人躺在手术床上,全身被深蓝色无菌布遮得严严实实,等待医生手术。8月12日上午九时,潘海鹏要为一位身患顽固性头痛十多年的男性患者实施手术。几天前,这位患者慕名从甘肃来到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接诊的正是潘医生。


潘海鹏,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多年来,凭着在神经外科领域的精湛医术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吸引了许多来自甘肃、河南、黑龙江等全国各地患者前来就医。目前,他已成功实施2000多例该类手术,成为全国为顽固性头痛患者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最多的医生,填补了西南地区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让许多长期被头痛折磨的患者解除病痛,重获新生。


然而,这位治学严谨的神经外科医生还有另外一面,在网络上,他变身为一位医学“科普达人”,他在抖音上发布的科普短视频,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幽默诙谐,视频总播放量达500多万次,粉丝量60多万,点赞量170多万人次。


 


甘愿选择“冷门”专业 专攻头痛顽症


今年41岁的潘海鹏医生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是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南方健康特邀健康顾问、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从医17年,他曾任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三科功能组组长,先后到北京天坛医院、301医院进修,赴日本韩国等地讲学交流,连续多次在中华医学会开办主题讲座。


十多年前,医疗业界对神经外科学的认识还不多,普遍认为该专业很难学,对神经方面疾病治疗的方法少、疗效差,是典型的“冷门”专业。但潘海鹏却甘愿选择这一领域,潜心探索研究,一干就是十多年。“正因为很难,而病人又有需求,所以才更有探索和攻克的价值。”从此,为顽固性头痛患者解除痛苦就成了潘海鹏的目标。“我最喜欢听经我院治疗的头痛病人说头不疼了,最担心的就是听患者说头又疼了。”


今年6月,成都三六三医院新院区在犀浦正式开诊。此前,潘海鹏作为医院引进的优秀人才之一,从首都北京来到“天府之国”,到三六三医院犀浦院区继续从事他的神经外科事业,因此,许多得知他来成都的患者都慕名从全国各地前来求医。


 追踪锁定患者头部痛点 让潘海鹏同样“头痛”据了解,近年来,顽固性头痛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主要以40岁以上女性患者为主。病人发作时往往头痛欲裂,药物不起作用时,才不得不在网上四处搜寻治疗方法,最后找到了潘海鹏医生。而十分有趣的是,有的患者一到成都,头痛症状便会减轻甚至消失,影响诊治,这时候,潘海鹏就让他们喝点红酒来引发“疼痛”,因为只有在疼痛状态下,才能准确定位大脑里疼痛的点位。而同样让潘海鹏感到“头痛”的,恰恰是追踪锁定患者头部的疼痛点位。由于人的大脑前额布满血管,要在这些丰富的血管中找到压迫神经、引发疼痛的那根血管,这绝非易事。有一次,他接诊一位71岁的老人,得知老人因头痛已经历了一次开颅手术,头痛却依然没有改善,找到潘医生,老人像见到“救命菩萨”,紧紧抓住潘海鹏的手请求为他治病,给潘海鹏留下很深印象,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治好病,让老人安享晚年。通过查阅老人大量病史资料,结合临床检查,潘海鹏终于大致锁定了让老人头疼的神经压迫点位置,随后通过微创手术,在头部1.5㎝的切口内,陆续找到压迫神经的血管,一一将其消灭,老人终于解除了多年顽疾,逐步恢复了健康。潘海鹏解释,人的大脑内特别是前额分布了丰富的血管,许多头痛疾病的发生正是因血管压迫神经导致,而掐断引发疼痛的血管对人体是没有多大影响的。自费去山区义诊 只为完成医学“科普达人”的心愿 8月12日晚,得知自己的抖音号粉丝破50万,潘海鹏发朋友圈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也对大家一直以来对他的支持表示感谢。几年前,潘海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抖音注册了账号,摄制发布相关医学科普视频。“视频拍摄灵感来源于患者的需求和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12日当天,为甘肃患者做完手术后,潘海鹏便趁休息间隙,开始构思创作科普视频,从写脚本到拍摄,都由自己和同事帮忙完成。记者点开视频,发现内容里有的是关于头痛的预防知识,有的是为患者治疗的片段,也有一些是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吃些什么可预防头疼等,这些视频吸引了许多网民观看并纷纷点赞留言。虽然这些年来很累,但来自患者的感谢总是能带给潘海鹏继续前行的力量和勇气,也促使他每年定期自费去偏远山区义诊。多年来,他的足迹从北到南,从藏区到大巴山区,只为帮助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神经世界浩如烟海,我只能从一个小点切入,让那些头痛患者能够不再疼,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