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抽动症
2021年11月01日 825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儿童抽动症,也称“儿童抽动障碍疾病”,是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好发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3-5:1。
临床的核心症状有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比如不自主的肌肉抽动,波及到面部、颈部、肩部、躯干、四肢等等,表现为挤眉、眨眼、捏嘴、耸鼻子及面肌的抽动,还可能有仰头、甩头、扭肩、甩手、鼓肚子、踢腿、跺脚等等。发声性抽动:主要表现为异常的发音,表现为咽喉部的坑坑、咯咯、或者吼叫声以及清嗓子等。
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
治疗上,首先应该确定治疗对患儿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影响最大的经症状进行治疗,对于轻度抽动障碍的患儿,主要是进行心理疏导,密切观察,对于中度中重度抽动障碍的患儿引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
抽动症本身可能导致社交障碍而共患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等可进一步增加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即行李品质的健康发展。
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精神检查,为了鉴别诊断,可能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可选择的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影像、心理测验及实验室检查,目的在于评估共患病及排除其他疾病,抽动障碍的辅助检查结果一般无特异性异常,仅少数患儿可有非特异性改变,对癫痫发作或一些器质性病变有鉴别诊断的意义。心理测试有助于判断共患病评估抽动严重程度,可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等,进行量化,评定严重程度,评判标准:总分小于25分属于轻度,25-50分为中度,大于50分属于重度。抽动症状可随年龄增长和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而减轻或者缓解,一般需要在18岁青春期过后评估疾病的预后,一般来说,抽动障碍的总体预后相对良好,大部分患儿成年后能像健康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但也有少部分患儿的抽动症状迁延,或者因共患病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中医对抽动障碍主要分为以下证型:肝亢风动证、外风引动证、痰火扰神证、气郁化火证、脾虚痰聚证、阴虚风动证。中医治疗抽动障碍以息风止动为基本原则。实证以平肝息风,豁痰定抽为主;虚证以滋肾补脾,柔肝息风为主;虚实夹杂治当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由于本病具有慢性、波动性的特点,故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可配合针灸等法综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