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医三宝的精气神在中医中到底指什么?

2023年02月28日 48人阅读

大家好,我是江西慈脉中医(徐氏中医)的徐医生。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是由 "精、气、神 "来判断的,中医称之为 "三宝",人体的健康或疾病都与精、气、神密切相关。那么,精、气、神究竟是什么意思?

 

精、气、神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1、精神。

 

精子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的物质基础。中医将精气归于肾,如《内经》所述:"肾主水,受藏五脏六腑之精气""肾主息,精气封藏之所"。精气是生命的基础,因此肾脏被称为 "先天"。出生后,肾脏受食物的滋养,这是脾胃的功能,因此脾胃被称为 "后天"

 

中医认为广义上的精是指身体的精华。内经》中说:"精气神被夺,则为虚。""精气神被耗尽,身体就会被破坏,就会消沉"。以疾病为例,它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也有指单一物质的,如:"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

 

严格意义上的遗精症对体力有密切影响。患有遗精症的人通常会出现腰酸背痛、腿脚无力,严重者会出现气短、乏力、皮肤不润、耳鸣、眼睛无光、不能久站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 "遗精症"。由于肾脏是精气的主要储存地,上述症状通常被称为肾虚,主要是指补肾。

 

2.气体

 

在中医中,气和血被认为是同等重要的,也是血液的统领者。所谓 "",如元气、真气、精气,都是指人体内的气血和其他物质及能力,尽管名称不同,但实际上是一体的。还有阳气和阴气,这是气内的两种主要作用,即一个可以保卫身体表面,另一个可以保存能量不被消耗,也叫真阳和真阴。此外,还有宗气和中气,指的是生命能量的一部分属于上焦肺,另一部分属于中焦脾胃,也称为肺气。

 

气和血,一个代表能力,另一个代表物质,因此有 "气是无形的,血是有形的 "之说。血是物质,气也应该是物质。血液在静脉中流动,整个身体都受到血液的滋养,而气可以改善血液的功能,帮助血液正常运行。内经》中说:"血主濡养,气主温养"。这意味着这两者不能分开。

 

当气受到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刺激时,包括喜怒哀乐、天气冷热和工作等情绪,就会影响到血液。因此,"气为血之主""百病生于气"

 

关于血液的作用,《内经》说:"目受血之养以视,足受血之养以行,掌受血之养以握,指受血之养以拾"。这意味着整个身体都是由血液滋养的。在生理学方面,它说:"心生血,肝藏血,脾调血"。心虚或血虚,血液循环不畅,就会出现心悸、心慌、脉搏间歇;精神过度紧张,就会影响到肝脏的采血,容易导致鼻衄;脾脏有病,也会失去调节功能,导致便血,女性月经量过多,分泌物增多。

 

治疗往往是调和血液,滋养血液,让血液回归经络,主要治疗心、肝、脾。如果对心、肝、脾的治疗没有效果,则将目标转移到肾脏,重点是《圣济总录》中所说的 "内天""食欲不振,肾气劳伤,精血耗损,脏腑虚损,不能养血。"

 

血液停滞时是冷的,妄想时是热的。所谓寒热之邪,包括外感寒热、饮食寒热、体内寒热失调、肝火失调等。因此,血病主要分为瘀血和出血,它们也与气密切相关。血虚的原因通常是过度疲劳,外伤、病后、产后等引起的出血过多。如果是血虚,必须从心、肝、脾三方面治疗,必要时也可以从肾方面治疗。

 

3、神。

 

人体的组织都是有形的,但也有一种更高的、无形的力量在监视着这些活动,它被称为 ""。当 ""强大时,内脏和身体就会活跃起来,但当 ""虚弱时,一切都无法运转。

 

神明的活动与脏腑有关,《难经》中说:"脏腑者,人之神气所居藏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志,肾藏精,志藏神"。中医用灵魂、精神、思想和意志来区分器官的活动,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但一般来说是一个神。

 

由于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所以一般用心的精神来概括其他四脏的精神,而且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内经》中说:"生者谓之精,与二精相搏者谓之神,与神俱行者谓之魂,与精俱入者谓之魄。所以,对事物负责的叫心,心有记忆的叫意,意有存在的叫意,因意而变化的叫思,因思而欣赏远方的叫虑,因虑而处理事物的叫智。"这一系列的思想和意识活动都是神的工作。

 

当神发生病变时,症状包括胸膈烦闷,两胁不适,手脚无力,发狂,不能认人,记忆力减退,精神不能自主,腰椎疼痛,不能左右转身。朱砂安神丸和琥珀定志丸等配制的配方可用于治疗这种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神不是空的,需要物质来滋养它。内经说:"五味入于口,藏于肠胃,味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自生"。这说明单靠休息不能治疗神明的疾病,必须与养血补气相结合。

 

气产生于精,精转化为气。精气充沛时,精神就会活跃。因此,在健康和治疗方面,三者必须保持平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