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意渐浓,咳嗽辨治

2020年09月07日 824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晚草木等物体上凝成白色的露珠谚语有云“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使人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白露节气前后,因咳嗽而至传统医学科就诊的人数逐渐增多。

一、什么是咳嗽?

咳嗽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发病往往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临床上,除外各型肺炎、肺结核、胸肺部肿瘤、肺水肿等因严重疾病引起的咳嗽,大多数急慢性咳嗽可以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治疗,且疗效不亚于单纯西医治疗。然而,咳嗽发病症状虽相似,病机却各不同,临证处方自然有别。一般来讲,要明确咳嗽病机,先要分清咳嗽来源,后辨咳嗽寒热

二、分清咳嗽来源

(1) 源性咳嗽:胸中气逆不得不咳、喉中痰涌而咳、胸部憋闷而咳;夹痰者多;咳声较长;重则日夜均咳,轻则单纯日咳;咳嗽发病前多有感冒史或肺部疾病病史。

(2) 咽喉源性咳嗽:咽痒则咳、咳多咽痛、咽中异物感而咳、多言则咳;夹痰者少;咳声较短;日咳为多;查体咽喉壁可见淋巴滤泡增生;好发人群以教师话务员等为主。

(3) 鼻后滴漏性咳嗽:感觉喉中有痰而咳、因痰而咳、劳累后易咳;夹痰者多;咳声较空;晨咳为主;多伴有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目痒流泪等症状;既往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病史。

(4) 胃食道反流源性咳嗽:与体位有关,卧则咳,起则咳减;餐后易咳,咳易呛;多痰多饮,多伴嗳气、泛酸、脘腹不适等症状;体型偏胖,痰湿体质者多见。

三、辨明寒热病机

对于咳嗽的病机辨证,寒热至关重要。中医门诊临床所见咳嗽,往往热咳多于寒咳。虽从病因上讲,多数病人“感寒”而发,然邪气相同,发病异,由于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大部分咳嗽“从阳而化”;此外不能排除少部分病人因频用抗生素而致机体阳气被遏、或年老久病之体咳嗽久治不愈者“从阴而化”。

(1) 热咳:痰少;痰质粘稠多于稀薄;相对难咯;青年人或阳气素盛之体易感;病程相对较短;多伴有咽痛、发热、便秘、易汗出、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数值升高等。

(2) 寒咳:痰多;痰质稀薄多于粘稠;相对易咯;老年人或阳气素衰之体易感;病程相对较长;多伴有头痛、身痛、怕冷、便稀、无汗出、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数值正常或偏低等。

四、咳嗽中医治疗。

分清咳嗽来源,辨明咳嗽寒热,辨证处方则轻松许多,如源性咳嗽,偏热兼喘者麻杏石甘汤;偏热不兼喘者止嗽散合小柴胡汤;偏寒兼喘者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偏寒不兼喘者止嗽散合杏苏散或三子养亲等。咽喉源性咳嗽偏热者多,临床多以养阴清热利咽解毒治法为主,常用银翘散、牛蒡解肌汤,或六味地黄丸,以及西青果、木蝴蝶、胖大海、射干、马勃、板蓝根等利咽之品。鼻后滴漏源性咳嗽偏寒者多,或有郁而化热之象,临证常以温肺通窍、益气固表、祛风抗敏治法为主,常用玉屏风散、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芍药甘草汤等。胃食道反流源性咳嗽化饮食降逆气为主,常用保和丸、旋覆代赭汤、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等。以上辨治过程出自个人辨咳经验,唯限于中医门诊常见咳嗽,仅供参考,实际治疗还需依靠医者一丝不苟的辨证以及精当的用药,方可效如桴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