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听诊器 不怕压舌板

2020年05月07日 8434人阅读

儿科医生问家长  你知道怎样帮助孩子配合医生的检查吗?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  张月萍教授

 

第二篇  认识听诊器  不怕压舌板

儿科医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有两个:一个是听诊器,一个是压舌板。

当医生用听诊器的胸件去接触孩子的前胸、后背和腹部时,孩子可能因为对听诊器的恐惧而努力躲避,为听诊器的接近制造各种困难。听诊器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疼痛威胁。听诊器胸件的背面材质是金属,而接触孩子皮肤的部分是塑料,所以接触皮肤时并不那么冰凉。若是孩子通过玩具认识听诊器,知道听诊器的用途,就不会拒绝听诊器接触自己的胸腹部了。

压舌板是对孩子有所威胁的一个工具。几乎所有孩子都畏惧或抗拒压舌板。但是,大部分在儿科就诊的孩子都应接受咽部检查,因为呼吸道疾病占儿科门诊就诊人数的70%以上。咽部必须充分暴露,医生才能看清咽峡部是否充血,是否有疱疹或溃疡,扁桃体是否肿大和有无化脓,咽后壁有无脓涕倒流,有无淋巴滤泡增生等等。要使咽部充分暴露,就要用压舌板按压舌根,诱发恶心反射。只有少数孩子不需要借助压舌板,张嘴就能充分暴露咽部。

一般来说,3岁以上的孩子能够克服对压舌板的恐惧,自觉配合医生进行咽部检查,这与进入幼儿园后的训练有关。1岁以内的婴儿,还没有产生对压舌板的恐惧,不会配合,也不会抗拒。哭闹时小嘴大张,更有利于压舌板探入。最难配合咽部查体的是2岁幼儿。他(她)们嘴唇紧闭,牙关紧咬,即使大哭时也不松开牙齿。万不得已时,需要家长捏住孩子的鼻孔,迫使他(她)张口喘气,但是,如此这般的不愉快经历会让孩子对查咽产生更大的恐惧,在复诊时更加抗拒。

有一位年轻父亲成功地训练自己两岁的儿子如何配合医生做咽部检查。当我拿起压舌板的时候,那位年轻爸爸对孩子说,现在该张大嘴了,就像刚才在家对爸爸做的那样,孩子果然乖乖地张大了嘴。

有一次,我正要家长配合我把压舌板放入一个1岁幼儿的嘴里,旁边5岁的小哥哥突然说:“医生,先别用那个,我会让妹妹张嘴。”他对着妹妹张大嘴巴,发出“啊-啊-啊”的声音, 他的小妹妹果然跟着他也张大了嘴“啊-啊-啊”。这说明1岁多的小孩子也是可以被训练的。

在配合检查方面我印象最深的小朋友是李木。他五官清秀,皮肤红润。来我的门诊时,他由于高热呼吸急促,小胸脯微微起伏,但他端坐在爸爸腿上,安静,放松,顺从。没有警惕的眼神,没有防卫的姿势。不畏惧听诊器,也不畏惧压舌板。看我放下听诊器,扔掉压舌板,开始打印处方时,轻轻地说“谢谢”。他的爸爸接过处方,抱着他站起身的时候,他又轻轻地说“再见”。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然而,他只是个1岁8个月的幼儿,面对医生能够像大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这要归功于他的爸爸用听诊器和压舌板对他进行的就医训练。这是我见过的主动配合医生检查的年龄最小的孩子。

 

家长们习惯用“年龄小”来宽容孩子不适当的行为,也常因“年龄小”就不去规范孩子的行为。事实上,我们可能远远低估了婴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可能远在我们认为他(她)能听懂大人对话的那个年龄之前,就能够明白我们的意思,只是不能表达出来而已,但这并不妨碍他(她)的服从和模仿行为的建立。

我在门诊曾遇到一个18个月的小宝宝,妈妈抱着她刚坐下,她就说“尿”,妈妈说“尿吧,你穿着纸尿裤呢”,她迟疑了几秒钟,又说出一个字:臭。一个“臭”字,说明这个18个月的幼儿有她的行为准则和清楚的逻辑思维。她拒绝在公共场合撒尿,即使尿在自己的纸尿裤里也不愿意。一个因为“臭”不愿意当众尿湿纸尿裤的幼儿,当她在公园里玩耍时,应该不会随地大小便吧。

婴幼儿能够接受行为训练的最小年龄,总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就诊前,家长只要告诉孩子将要去的地方,训练孩子坐端正,不说话,深呼吸,不怕听诊器和压舌板,就会使就诊过程顺利进行,能大大减少孩子对医院和医生的恐惧感,减少孩子在就医过程中的不良体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