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预防20问(上)

2020年02月14日 824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自2019年12月以来,在中国武汉出现的病毒性肺炎已经逐渐蔓延至全国,导致这个疫情的病原体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群,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该病毒临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1-4]。2020年1月30日, WHO正式宣布本次疫情升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
        各年龄段人群对此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5-9]。家长面对当前严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需要做好儿童防护,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必陷于恐慌,宜沉着应对。全国和地方学术机构十分重视这次事件,在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指导和组织下,联合儿科呼吸、感染和重症各方面专家就家长关心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中儿童防护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汇总和解读,以期解答家长心中的疑惑、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问题1何为冠状病毒[1-3,5,7]?何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1-4,7-9]?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RNA病毒,可以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从而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疾病。人类10%~3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冠状病毒感染导致,是普通感冒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少数特殊类型的冠状病毒,可以引起重症感染,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当然也包括引起这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
        这个引起世界关注的导致病毒性肺炎疫情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以前没有发现过的病毒,该病毒传染性很强,WHO将其暂命名为2019-nCoV。病毒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其具体来源有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问题2为什么要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控[3-4,7-11]?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高传染性及高致病性的特征,由该病毒导致的肺炎是可以人与人传播的新发、突发的急性传染病,且无有效的治愈手段。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呼吸道引起肺炎,严重的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国家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归为乙类传染病,但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即一旦发现需立即向患者发病所在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且要对患者进行隔离。城镇要求发病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
问题3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传播的[3,5,7-11]?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也有通过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的可能。飞沫传播是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产生的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可以飞行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后接触易感人群的鼻腔等黏膜表面从而导致感染。接触传播通常是指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揉鼻子、眼睛、嘴巴等部位导致病毒通过黏膜进入人体。
问题4新型冠状病毒在外界环境中能存活多久?如何灭活[3-9]?
        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湿度下存活时间不同。研究表明,病毒随飞沫从人体出来后会很快沉降,病毒随之落到物体表面。目前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在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光滑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温度湿度合适的环境可以存活1天,有报道甚至存活5天。
        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 30分钟即可灭活,常用消毒剂包括7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也可以消灭。儿童餐具可以煮沸20~30分钟进行消毒,对于儿童玩具和经常接触的物品,如电子产品等,可选择75%酒精擦拭消毒,家庭环境中可选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擦拭家具表面和地面。
问题5传染源是什么?可能被感染的途径有哪些[2-9,12-1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染源是确定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需要注意的是,处于潜伏期的病毒感染患者也具有传染性。由于传染源可以通过喷嚏、咳嗽、讲话时喷出的飞沫或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病毒,以下途径均可能导致儿童感染。
        (1)儿童在没有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传染源密切接触,如距离<1米的亲密接触、与传染源共同生活、学习等。
        (2)儿童触摸了被传染源刚刚污染过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钥匙、电子产品等),然后用被污染的手触碰嘴巴、鼻子或眼睛等。
问题6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基本表现有哪些[2-10,12]?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1~14天,一般为3~7天。早期表现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如发热、乏力、咳嗽等,可伴鼻塞、流涕、咽痛、咳痰、腹泻、头痛、结膜充血等,也有患儿在感染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体温多为低中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因为症状上很难区别,所以如果有疫区接触史或有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接触史,出现以上症状时需要及时去定点医院就诊。
        目前的资料显示,多数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相对较轻,甚至没有发热或肺炎的表现,多在1~2周恢复,预后良好。部分儿童病例可能会发展到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己发现有新生儿与其母同期确诊感染的病例,提示可能存在母婴传播途径,应予关注。但由于儿童病例数较少,有待更多的临床数据来进一步观察。
问题7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2-8]?
        判断有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看儿童近期有无与感染患者的接触史或居住史。
        如果孩子具备以下4条中的任意一条,并且目前有发热,乏力、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建议马上到定点医院就医。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4)居住地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聚集性发病。
问题8孩子出现了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2-8,14-17]?
        因为各年龄段人群(包括儿童)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目前诊断的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年龄从1个月~17岁,所以只要儿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且怀疑不适症状出现前14天内曾密切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或者有疫区居住或者旅行史的人,就需要去定点医院就诊。
问题9孩子出现了什么情况可能发展成重症[2-8,14-17]?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需要注意患儿有发展为重症的可能,建议迅速就医。
        (1)呼吸急促:安静状态下,2~12月龄,呼吸频率>50次/分钟,1~5岁儿童>40次/分钟,大于5 岁儿童>30次/分钟;(2)持续高热3~5天不退;(3)出现精神反应差、嗜睡、意识障碍等意识改变;(4)拒食或喂养困难;(5)小于3个月的婴儿疑似或确诊感染。
问题10如何鉴别孩子是普通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是流感病毒感染[4,7,13-14]?
        与普通感冒或者流感病毒感染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儿若临床表现较轻,单纯从症状上并不好区别。需要仔细排查患儿有无疫区接触史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普通感冒对儿童一般精神状态、饮食等影响不大,体温多在3天左右降到正常,使用退烧药效果较好。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往往不严重。
        (2)流感多与季节有关,冬季是高发季节,往往有流感患者的接触史。如果儿童得了流感,会有非常明显的高热(小于1岁的婴儿发热可能不典型),且发热时间相对比较长,一般为3~5天,1周左右可恢复。流感最典型的症状是伴有肌肉疼痛、乏力、头痛等症状。大部分患儿在发病48小时内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等抗流感药物治疗后有效。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患儿可能会出现精神差、乏力、食欲明显减退等,可能出现反复高热,咳嗽可能比较明显。与流感病毒感染最不易区别。
        这时,如可能孩子有可能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史或有疫区居住/旅行史,这对于诊断就非常重要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