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好,消化系统会发出哪些信号?

2018年07月14日 779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肝疏泄一身之气,肝的疏泄能力是保持脾胃消化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若是肝胆有疾病,就会气机不畅,不舒畅的肝气就会侵犯脾胃,由此出现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消化不好、腹胀的话平时要尽可能少吃油炸食物,也要控制肉类、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肝脾的负担。 那么如果肝脏有毛病,消化系统会发出怎样的信号呢?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消化腺体,因此肝病时常可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与腹胀、腹泻与便秘及消化道出血等。

一、食欲不振:肝病患者均可出现食欲不振,并且常伴厌恶油腻食物。 食欲不振的发病机制大致有以下几类:
① 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肝脏弥漫性病变如病毒性肝炎,特别是在肝功能衰竭时,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胃肠道肌张力减退而产生食欲不振;
② 胆汁排泌减少,影响肠内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反射性引起食欲不振及厌恶油腻食物;
③ 食物中胧氨酸及蛋氨酸含量低下或缺乏,可致食欲不振;
④ 门静脉高压症出现腹水、脾大、胃肠道淤血等,使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二、恶心与呕吐:恶心为想吐的感觉,呕吐为胃内容物经食管从口腔吐出。两者可单独发生,但在多数情况下相继出现,先恶心后呕吐。恶心呕吐的发病机制为延髓的呕吐中枢受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一系列肌肉的运动,产生恶心、呕吐动作。

三、腹痛与腹胀:肝病患者可有程度不同的腹痛,常局限于肝区,也可向上及向下放射而怀疑胸、腹腔其他疾病。 腹痛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① 肝脏包膜伸张,肝脏炎症、肝内占位性病变,均可出现肝脏肿大,肝包膜上的感觉神经受包膜的伸张刺激而产生疼痛;
② 肝实质炎症,肝实质炎症刺激肝内隔神经的分支而产生疼痛,此种情况可解释肝脏无明显肿大或不肿大的病例产生腹痛的原因,且可通过隔神经的传导,可出现右肩及锁骨上部的疼痛;
③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肝硬化、肝癌导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由于血管痉挛和阻塞所致的局部缺血而产生疼痛;
④ 胆道系统炎症,胆囊炎、胆管炎等引起胆道砧膜炎症和胆道系统周围炎症而产生疼痛;
⑤ 胆道运动障碍,系自主神经或消化道激素的调节功能失常,引起胆道功能性运动障碍,影响胆汁排泄,出现右上腹疼痛及消化道症状等临床表现;
⑥ 肝脏破裂,肝癌患者可由于肝脏表浅癌组织极度生长而产生癌结节破裂,同时伴腹腔积血和腹膜刺激征象。

四、腹泻与便秘:肝病患者可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不成形,或含有脓血、薪液等病理成分时称腹泻;大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或排便次数少于一般排便习惯时称便秘。两者可单独存在,有时也可交替发生。肝病患者发生腹泻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如胆汁、胰液分泌减少)、继发肠道感染或肝病与肠道感染同时并存(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血吸虫病)有关。肝病患者发生便秘,除长期卧床、腹腔感染或积液、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因素外,门静脉及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肠壁平滑肌蠕动减弱或麻痹,也可产生便秘症状。

五、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分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或黑便。肝硬化、重症肝炎、门静脉栓塞或血栓形成等均可并发消化道出血。

1、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胆道出血)以呕血为主,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胆道出血均可出现大量呕血,血色鲜红。量小的出血,血液在胃内经胃酸作用后,呕血呈咖啡色或暗红色。上消化道的血液也可经肠道从肛门排出,血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结合成为硫化铁,粪便呈带光泽的黑色(柏油样大便),但如上消化道出血量过大,肠道蠕动过速,也可排出暗红色大便,甚或相当新鲜的血液。肝病患者亦可因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性胃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下消化道出血(包括空、回、结肠及直肠出血)以便血为主,属于肝脏疾患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有门静脉系统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和痔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