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 岂曰无“医” 与子同伐——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6B病区潘仁龙团队

2020年02月28日 7977人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牵动人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阻击战”中,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尽心尽职,不仅筑起了坚固的“防疫堡垒”,还让昏迷病患重现“生机”。

疫情面前 两难抉择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遵照上级要求,不断加强防控工作。对于由潘仁龙主任、吴治群博士领衔的神经外科6B病区来说,在因春节假期及返沪人员居家观察措施等造成人员短缺的情况下,除了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外,科室还面临着在疫情期是否开展手术救治患者的两难选择。

潘仁龙主任解释道,和其它治疗手段相比,因手术过程中产生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较多,处置不当易发生交叉感染。还有一些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在疫情肆虐的时刻,谢绝家属探视等“阻断病毒传染源”等措施执行后,会引起家属误解和恐慌情绪。

▲ 疫情防控期间,潘主任带领团队医生排摸患者情况

“但是,若病患紧急需要动手术,这就意味着要与时间赛跑,错过最佳时间窗就会留下终身遗憾。”对此,潘仁龙主任团队一方面严格按照医院防控疫情规定、各类指南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提高警惕,严密防范,科学诊治;另一方面,对病区里的住院病人进行全面排摸评估,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依靠过硬的专业技术,筛选出符合手术指征且需要限期手术治疗的患者,组织讨论制订新冠肺炎期间住院、手术等环节流程及病房护理的细则。力求在严把防控关的同时,决不放弃救治生命的希望。

岂曰无“医” 与子同伐

在神经外科6B病区,收治着一些昏迷患者。他们普遍年龄偏大,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基础性疾病较多,稍有不慎便易发生感染,必须作为“重点照顾对象”。患者许先生(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双侧瞳孔对光反应均迟钝,双侧眼球右向凝视;左侧肢体肌力1级,右侧肢体肌力0级(注:一般将肌力分为0-5级。“0级”为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患者许先生本身是一位医务人员,去年9月,因左侧基底节脑出血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手术。由于术后恢复情况不太理想,今年1月上旬,许先生的病情出现恶化趋势,因意识不清伴四肢肢体功能障碍,慕名转院至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神经外科6B病区医生团队为患者开展了全面的检查。经评估,许先生的GCS评分为7分(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得分越低提示昏迷程度越重),处于昏迷状态。经过对症治疗并邀请医院中医科、康复科配合辅助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暂时稳定了。

▲ 潘仁龙主任和吴治群博士开展病情讨论

像许先生这样的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往往存在最佳治疗时间窗口。在前期药物促醒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通过脊髓神经电刺激手术促醒,从而改善患者意识状态?

2月12日,经过对许先生入院一个月来的病情评估分析,潘仁龙主任、吴治群博士团队会诊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患者昏迷程度较浅,存在微小意识,应用神经调控技术可能会对其唤醒有所帮助。潘主任特别强调,在疫情期间,除按最严标准加强术中防护外,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发热、感染等情况要有防范处置预案。

潘仁龙主任介绍,脊髓神经电刺激手术是将电极植入脊柱椎管内,通过调节电刺激的频率和电压,以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从而促醒昏迷患者。但该项治疗有着严格的评估标准,需要严密地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判断是否存在微小意识。“尤其在春节假期里,科室值班医护克服人员紧缺和防控任务繁重的困难,对患者的评估工作未曾间断,一丝不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力支撑。”潘主任如此说道。

▲ 潘主任检查许先生术后恢复情况

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术后,许先生恢复情况良好。通过对刺激参数的程控调试,他双侧瞳孔对光反应较前改善明显,原本僵硬的肢体恢复柔软,情感反应也更加敏感丰富。由于脊髓神经电刺激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配合实施合理的康复治疗手段,许先生的神经系统功能有望进一步得到恢复。

除许先生外,在这个特殊时期,47岁的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黄女士(化名)也于近日完成脊髓神经刺激器置入手术,正在等待开机程控调试;脑梗昏迷患者吴先生(化名)经治疗并完成气管插管处封管后,病情明显好转,正在逐渐恢复意识……

正如潘仁龙主任所说:“疫情无情人有情,非常时期,既要严把防控关,又要抓住最佳治疗时机”;“把困难委屈留给自己,去换取生命的希望”。

“老潘”引领团队 共克时艰

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6B病区,你都能看到潘仁龙忙碌的身影,大家都喜欢尊称他为“老潘”(上海话音读:劳攀,正好有劳作和攀登的意思)或“潘老”。因为“老潘”把病患当做亲人,对工作认真负责、勇于担当。

▲ 潘仁龙主任和杨世平护士长

新冠肺炎疫情来得如此突然,医院通过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从上到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筑起坚固的防疫堡垒。春节至今,潘仁龙主任主动放弃休息,率领科室医护团队坚守在临床一线,时刻关注着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

“假期里人员本就紧张,年轻医护人员也缺乏抗击重大疫情的经验,这时候就要老将出马了。”疫情期间,潘仁龙主任和病区护士长杨世平两人通力协作,成为整个科室正常运转的“主心骨”。

▲ 春节至今,潘主任放弃休息,坚持亲自查房

事实上,作为一名老党员,自从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以来,潘仁龙主任几乎每个春节假期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因为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病人。在他的示范引领下,神经外科6B病区成为了一支“强化精益管理、打造特色技术、提升优质服务”的医护团队,以黄秀夫等为代表的青年医生积极进取,迅速成长。

刚刚过去的2019年,潘仁龙主任获得集团公司“优质服务”示范标兵称号,神经外科6B病区获医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杨世平护士长被评为医院“先进个人”。



▲ 春节期间潘仁龙在做手术


▲ 潘仁龙主任带领的团队荣获2019年度先进集体称号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来了一脚“急刹车”,又如同按下了“暂停键”。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6B病区医护团队也是整个医院各科室的一个缩影,面对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他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团结一心,凭着对救死扶伤、敬佑生命之神圣使命的忠诚和执着,急病患安危所急、科学防疫,不畏新冠肺炎“病魔”、坚守健康,为患者的康复而不断拼搏!

面对疫情,岂曰无“医”,与子同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