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汤治痤疮
2018年07月14日 839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伤寒经方问津”湛江市第一中医院皮肤科苏铭
【案一】
女,26,面部痤疮4月,皮损以丘疹为主,主要集中在额头、眉间、下巴,起因为一次过食辣物。患者口干、喜饮,饮食、二便正常。予黄芩汤。方如下:
黄芩30g 赤芍20g 炙甘草15g 大枣7枚
×2剂。
药后痤疮消失。
【案二】
男,27岁,面部痤疮反复发作近10年。
患者自十六七岁时出现面部痤疮,自上大学后痤疮较青春期时有所缓解,但仍反复发作,每至秋冬则尤甚,痤疮以下巴两侧及两下颌骨下方较甚,较多白头粉刺、丘疹、皮下囊肿,时有脓疱,轻微痒痛。患者平素睡眠佳、饮食正常,大便不成形而黏。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黄芩30g 赤白芍各15g 炙甘草10g 大枣10枚 柴胡15g 桂枝15g 茯苓18g 干姜8g 天花粉15g 牡蛎10g 厚朴9g 白芷12g 连翘12g
×2剂
一煎后痛痒减轻,两幅后粉刺消失、丘疹减小、皮下囊肿大多消失。嘱不必服药,戒辛辣,此后一周日日见好,痤疮完全消失,至今已一年余未复发。
【明源按】
叶天士《幼科要略》“春温一证,由冬令收藏未固,昔人以冬寒内伏,藏于少阴,入春发于少阳,以春木内应肝胆也。寒邪深伏,已经化热,昔贤以黄芩汤为主方”可见叶天士以黄芩汤清泄少阳及少阴之热。柳宝诒《温热逢源》治疗伏温曰“黄芩汤加豆豉、元参,为至当不易之法。盖黄芩汤为清泄里热之专剂……一面泄热,一面透邪”。叶柳二贤虽曰黄芩汤泄热,其实黄芩汤本可透邪出表,故治疗伏温皆以黄芩汤法以泄热透邪。黄芩清热人所共知,黄芩通腠理血脉之结人所不知,《本经》言黄芩逐水、下血闭,可见黄芩可治疗津血结闭,本即具有通散之性。芍药除血痹、利小便,亦可治行津血。
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少阳为津气出入表里之枢,可内可外,若少阳不转,太阳不开,则津气不能从少阳外转太阳而出,反而内陷阳明而为利。是以予黄芩汤以黄芩、芍药外开太阳,中转少阳,使津热得以外转。以大枣、甘草生津液,补阳明,既补已伤之津液,又使邪不内陷。
《内经》言少阳者三焦也,下连肾及膀胱,上通于肺,三焦膀胱外应腠理毫毛。三焦为津液火气通行之路。表之腠理毫毛,太阳所主;三焦腠理,表里之间,少阳所主。若太阳、少阳闭塞,津气不得外出,则郁而为热。内陷阳明则为利,上攻于面则为痤疮。
痤疮,外有腠理毫毛闭塞,内有三焦郁热,亦为太阳少阳合病。故可以黄芩汤治之,内除少阳之三焦郁塞,外达太阳之腠理毫毛。
案一患者之痤疮因食辛辣而起,又有口干喜饮内热津亏之征,辛辣助热,外郁为痤,故以黄芩芍药转少阳、开太阳,清透郁热;以大枣甘草生津。予黄芩汤原方。
案二患者白头粉刺、脓包此为阳疮,正气可托疮外出。较多皮下囊肿,此为阴疮,为正气不足的体现。秋冬较甚,因为秋冬腠理闭塞较重。大便不成形而黏,为太少合病下利的机制。脉弦细,弦则少阳不通,细则正气已弱。
故以黄芩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以柴胡桂枝干姜汤通腠理、布津液以助黄芩汤转少阳解太阳。
【又按】痤疮属黄芩汤证者虽多,且用之见效迅速。但是,由于病人体质及病情的不同,还是有一些患者不适合黄芩汤。故尔,亦当牢记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