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始终认为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干预措施的最终目的都应该为了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包括生命的数量和质量。
尤其对于患有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等痿症的患者。多伴有下肢无力、无法独立行走、口齿不清、头晕头痛,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更甚者,常年卧床不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当今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使是西医,亦逐渐往中医的思想靠拢,回归到人的本质上来。大众已认识到医学研究的对象不能只是单纯的疾病,而是人。既要考虑其生物性,又要考虑其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既要改善器官功能,延续生命,更应注重提高生命质量。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治医师褚尊贵大夫说:
“中医的疗效评价终点应是在如何使患者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基础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们不光是要延长患者的寿命,更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体面的生活下去,这才是我们为医者应该做的。西医动辄截肢插管,那些饮鸩止渴的治疗办法,根本从来没有丝毫考虑过患者的尊严和体面。”
以曾经接诊的一位患者为例。
患者,男,46岁。初诊日期2020年3月10日。患低钾性周期性麻痹5年余,反复静脉或口服补钾治疗,停止补钾则四肢痿软,行动无力,甚则不能站立。首诊时四肢软弱,步履困难,纳便正常,舌偏胖,苔白腻,脉细滑,查血钾3.9mmol/L。
此乃中焦痰湿郁滞,脾胃受困,输运失常,精微不布,经脉失养,治以化中焦痰湿,依“行气阳明汤”方论,加姜半夏、姜竹茹、茯苓、炒枳壳、生米仁、制川朴、砂仁(后下)。
服药一月后四肢软弱明显减轻,继用上方治疗两周后,上述症状消失,复查血钾为4.2mol/L,此后停止补钾。
后续复诊调方治疗三个月,未再出现以上症状,血钾稳定在4.1-4.4mol/L,半年后随访,情况良好。
观该患者舌象、脉象,须燥湿化痰、清热除烦。按:“行气阳明汤”方论,系主治胆经虛热或疾热内扰致虚烦不得眠,实为治疗中焦痰湿或痰热内阻。“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对辨证属中焦痰湿或痰热不化之痿症,盖中焦湿郁得化,脾胃枢运复常,皮肉筋骨脉得到水谷精气的正常濡养则痿证自除。
临床上热重加黄连、黄芩苦寒燥湿,苔白厚加菖蒲、川朴芳香化湿;肢软困重加米仁、泽泻渗利水湿。
又以另一位接诊患者为例。
患者,女,52岁。初诊日期2019年10月16日。患肾小管酸中毒已1年,长期服用复方枸橼酸钾合剂。伴少量蛋白尿,诉肢软乏力,纳谷欠丰,口干胃胀,有时恶心,腰滕酸重。
诊得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此脾阳不振、胃阳不足,输运失司。水谷不化,精微不生则肢体失养,宜甘缓健脾、辛通和中。
“行气阳明汤”主之。加之:炒党参、茯苓各、炒冬术、制香附、高良姜、毕麦、一月后复诊时胃胀恶心消失,纳谷增加,两下肢活动较前灵活。继续从中焦论治,挟湿加覆香、川朴、米仁,中寒加川椒;腰酸重加桑寄生、淮牛膝。治疗六周后症状缓解,恢复正常工作。
按:本例病机特点是脾胃虛弱,升降失司。“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主以“行气阳明汤”健脾胃、化痰湿,温中和胃,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水谷化为精微,四肢得以涵养,则诸症渐愈。
低钾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四肢或双下肢痿弱不用,属中医痿证范畴。褚大夫认为,四肢皆禀气于胃,故该病苦其在四肢。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指出:
“其治在脾胃(阳明)。病机属实者多为湿热或痰湿不化,中焦失调,经脉阻滞;属虚者多为脾胃虚弱,四肢失养。治则或祛中焦之实,或补脾胃之虛,总以恢复脾胃的升降及运化功能为根本,同时兼顾疏通经络,祛除络中之邪。”
外界在痿症方面多强调补肝肾,而在补益肝肾方面,“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强调:一是补,二是要平。因为痿证患者,多病久疾深,后天失调在所难免,因此,“治痿独取阳明”虽有失偏颇,但顾护脾胃、补益后天亦不失为治痿之大旨。
况补益肝肾之品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脾胃之运化功能正常:所谓平者,即味不在多,量不宜重,补益在薄而不在腻,痼疾当缓而不宜急。以免滋腻碍胃滞脾,欲速而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