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验光为什么一定要滴眼药水扩瞳
2017年11月26日 2481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如果把眼睛想象成一个照相机的话,眼睛的角膜、晶状体、眼球前后径长度(眼轴长度)在一起组成的屈光系统就是照相机的镜头(光学系统),主管对光线的折射和汇聚的功能,目的是使进入眼睛的光线能准确的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视网膜相当于传统照相机的胶卷底片,相当于数码相机的CCD,接受图像信息,然后传递给视神经和更高级的大脑视皮层,形成视觉。人眼的屈光系统自带调节功能,通过眼内睫状肌收缩,能够增加镜头的聚焦能力,把焦点移至近处,使近处的物体也能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看远处调节功能自然放松,看近时,调节功能在不经意间就启动了。
正因为有调节功能的存在,眼睛的屈光度就呈现出一种随着注视状态而变化的状态。只有在调节功能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检测出眼睛屈光系统本身的度数,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屈光度,如果混入了调节,把焦点拉近,检测出的屈光度就会偏向近视状态,本来是远视的眼睛测出来的远视度数偏低,本来是近视的眼睛测出来近视度数比真实水平更高。因此,验光时去除调节力的影响是获得准确度数的关键。
人眼的发育过程就是一个正视化过程,简单来说,出生时几乎每个人都是高度远视眼,这时眼球的前后直径还比较小,屈光系统的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随着生长发育,眼球延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直至屈光系统达到完美聚焦的正视状态,此时眼球的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最佳的情况就是从此稳定下去,如果随着人体发育,眼轴进一步延长,屈光系统聚焦水平落后于视网膜之前,便出现了近视状态。
调节功能的强弱与年龄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幼年婴儿睫状肌张力大,眼球调节能力最强,可抵消此时的远视状态,使眼睛获得最佳的聚焦状态,随发育生长,调节功能逐渐下降趋于缓慢平稳到成年水平,40岁左右开始,调节功能将逐步减弱下降,以至于难以维持日常看近的需求,便进入老视的状态。
成年人验光时,可以通过雾视方法诱导眼睛放松调节力。但是儿童的调节功能非常强,即使雾视也无法放松,需要利用睫状肌麻痹剂药物放松调节力,去除调节功能对屈光度的影响,使眼睛屈光系统恢复到自然状态,再进行验光,才能获得本质的屈光度数据。睫状肌麻痹剂使用后对瞳孔也有散大效应,调节麻痹的同时也伴随瞳孔扩大,因此,睫状肌麻痹性验光也称为散瞳验光。
如果没有使用睫状肌麻痹剂验光,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屈光度结果不准确。一种情况是远视度数偏低,远视度数没有完全验出来。对于远视伴有内斜的儿童,远视度数必须完全用眼镜矫正,否则无法去除调节性内斜,长期配戴可能造成内斜持续存在,或进行不必要的斜视手术。第二种情况是近视度数偏高,也就是夸大了近视的程度,据此结果配戴的近视眼镜过度矫正,可能造成近视进一步进展。第三种情况是所谓的假性近视,本来是正视甚至是远视的眼睛,由于调节力没有放松,验成了近视,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应该配戴近视眼镜。
因此,14岁以下儿童首次验光必须进行睫状肌麻痹性扩瞳验光,以获得准确的屈光度。内斜及14岁以下的近视儿童复诊也需要进行扩瞳验光。
有些家长会担心,扩瞳对孩子眼睛会有影响,不理解医生的扩瞳医嘱,甚至有些主观地拒绝扩瞳验光。其实他们多虑了,睫状肌麻痹剂也就是扩瞳眼药水,对健康的眼睛并没有损伤,只是会造成生活不便,因为放松眼睛的调节力后,会有瞳孔放大畏光,需要避光防护,一定时间看近处物体不清楚,学生阅读做作业会受到一定影响,快速扩瞳的托吡卡胺药效4-6小时即可消退,并不影响第二天学习,1%阿托品维持3周恢复,通常也只用于学龄前儿童。当然,扩瞳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浅前房或眼睛有异常结构不适合扩瞳的情况下,医生会给予特别处理。短期内多次扩瞳一般也不会影响眼睛的健康,因此,有些时候,在外院已经做过扩瞳验光的患者,为了再次确认病情可以进行再次扩瞳检查。当然,不推荐长期连续使用扩瞳剂。
那么,哪些情况下,可以不用扩瞳验光呢?扩瞳后进入瞳孔光线杂乱,在部分人群中会影响到矫正视力的检测,因此,遇到矫正视力低下的情况,医生可能会要求瞳孔恢复正常后再次进行自然瞳孔下的验光,即小瞳复验,此时主要评估矫正视力。同样的道理,有些远视散光伴弱视的儿童复诊时,远视度数不会变化很快,医生有时会予小瞳验光,是为了评估矫正视力有无提高。此外,经验丰富的验光师也可以通过验光技巧有效地去除儿童的调节力,因此14岁并不是固定的标准。成年人一般不需要扩瞳来放松调节,除非长期眼镜过矫造成过度疲劳的情况。超过40岁的成年人,扩瞳后便无法进行老视的检测,因此必须小瞳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