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黑眼球良性肿物-角结膜皮样瘤
2018年08月09日 95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角结膜皮样瘤是一种先天性眼病,有遗传性,大约为十万分之一的发病率。
本病类似肿瘤,实际是一种先天性异常,来源于胚胎性皮肤,肿物出生时就存在,随年龄增长和眼球发育略有增大。在组织学上属典型的迷芽瘤,肿物表面覆盖上皮,肿物内由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也可含有毛囊、毛发及皮脂腺、汗腺。病变一般侵及角膜实质浅层,偶尔可达角膜全层甚至前房内。
皮样瘤为一圆形,扁平,黄色或粉色,像小山丘样的肿瘤。外表如皮肤,边界清楚,可有纤细的毛发存在,肿物可在角膜的任何部分生长,多位于外下方及外侧,角巩膜缘常为肿瘤的中心,肿瘤一半在角膜上,另一半在巩膜表面,少数侵犯全角膜。肿块呈单个或多个,偶可呈巨大型,露出睑裂之外。较大者常可造成角膜散光,视力下降,还会由此造成弱视。
如皮样瘤同时伴有副耳或腰椎的异常时可表现为Goldenhar综合征。
皮样瘤一般不会发成恶变。
皮样瘤的治疗原则如下:
1.以手术切除为主;
2.如肿瘤侵犯较深,肿物切除需联合板层角巩膜移植。手术前后应及时验光佩镜,对矫正视力不良者应配合弱视治疗。
本病是先天性的角膜良性肿瘤,药物治疗无效。如果肿瘤较小,不影响视功能和外貌,可暂时观察。如肿瘤增大,应手术切除。如肿瘤侵犯较深,应同时行板层角膜移植,患儿经过治疗后,一方面改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善了肿物遮挡所引起的弱视。对生长在角膜中央又影响视力的皮样瘤,应尽早手术切除。为了更好的治疗弱视,一般建议在三岁以前行手术治疗,考虑到麻醉的安全性,一般在一岁以后选择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