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尽早识别发现胰腺癌!

2019年02月21日 635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临床上我们发现近些年胰腺癌发病率在明显上升,发病年龄可以从20几岁到90多岁,胰腺癌半数以上发生于胰头,恶性程度高,早期就可以通过血行或者神经转移,预后较差,有“癌中之王”的称号。
        由于胰腺位于上腹部腹膜后、脊椎前,位置深在,多数胰腺癌患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最初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者隐痛,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当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则为癌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为晚期表现。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可有消瘦、体重减轻。还常有消化不良、恶心和腹泻等症状。胰腺癌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疼痛症状则85%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有一位40岁的男性上腹部隐痛不适一个多月,胃镜提示浅表性胃炎,肝胆胰脾B超无明显异常,内科医生开具胃药治疗。患者长期出差在外,腹痛逐渐加重并逐渐消瘦,约5个月后回当地再诊行腹部增强CT检查已是胰腺癌腹腔广泛转移,回天无力,不久去世,令人叹息。那么胰腺癌有哪些致病因素?又有哪些人群易招致胰腺癌眷顾呢?
      胰腺癌致癌因素
1、吸烟:吸烟在胰腺癌致癌因素里是唯一公认的危险因素。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人群患胰腺癌的相对风险度为2.3,且与每日吸烟数量和吸烟年数有关,戒烟10年以上相对风险度才可以恢复到不吸烟者水平。
2、饮食:高蛋白、高脂饮食可以促进胰腺癌发生,吃西餐和营养过剩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经常摄入新鲜水果、蔬菜等高纤维及维生素C食物可以起保护作用。
3、饮品:长期饮酒可以经过慢性胰腺炎而致癌;咖啡和茶对胰腺癌的作用尚无定论,有报道茶与胰腺癌发生呈负相关。
4、糖尿病:糖尿病是胰腺癌早期症状还是胰腺癌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对于突发糖尿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发生胰腺癌。
5、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通常被认为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由于两者经常共存,且有相同的致病因素,如吸烟和大量饮酒。
6、手术史:有报道接受胆囊切除、胃大部切除等消化道手术患者增加胰腺癌风险,尤其是手术20年以上者。
7、家族史:尚无家族性胰腺癌报道,但几种典型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可能与胰腺癌发生有关,如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神经纤维瘤病和家族性不典型性多发痣黑素瘤综合征等。
8、环境:很多化学物质可以诱发胰腺癌如亚硝基类物质;长期接触油类、杀虫剂、放射剂、石棉和合成树脂等胰腺癌发病也高。
         胰腺癌易患人群
40岁以上人群有下列任何表现的需高度怀疑胰腺癌的可能性,如果患者是嗜烟者更应高度重视。
1、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
2、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10%。
3、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4、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正常。
5、突发糖尿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
6、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
7、自发性胰腺炎的发作。
8、长期饮酒及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人群。
        胰腺癌患者病变初期缺乏特异性体征,出现体征时多为进展期或晚期。怀疑胰腺癌患者尽早行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测,期待早诊断早治疗。
1、B型超声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局限性是视野小,受胃、肠道内气体、体型等影响,有时难以观察胰腺,特别是胰尾部。
2、CT检查: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平扫可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准确定性诊断胰腺病变,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较差。增强扫描能够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物的大小、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够准确判断有无肝转移及显示肿大淋巴结。
3、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不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但当患者对CT增强造影剂过敏时,可采用MR代替CT扫描进行诊断和临床分期;另外,MRCP对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具有明显优势,且与ERCP、PTC比较,安全性高,对于胰头癌,MR可作为CT扫描的有益补充。
4、血液生化检查: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改变,肿瘤阻塞胆管可引起血胆红素升高,伴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酶学改变。胰腺癌患者中有40%出现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
5、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胰腺癌血清中CEA、CA19-9升高,其中CA199相对特异性较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