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软骨修复的阶梯治疗
2018年09月07日 813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关节软骨修复的阶梯治疗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骨科 许树柴 博士 主任医师
(参加OARSI会议大会演讲及合影)
软骨损伤发生率 :
Curl报道31516例膝关节镜检查手术中发生率高达63%,根据Outerbridge分型,其中IV型损伤占所有膝关节镜检的4%。所以按膝关节Outerbridge IV度损伤需要行手术修复的假设推论,需行软骨损伤修复的病例占膝关节镜总量的4%左右。
X线片常难以发现,MRI是较为可靠的诊断软骨损伤的方法,关节镜是诊断软骨损伤的金标准。
软骨损伤分型:
Recht标准:0级,正常关节软骨;I级,软骨分层结构消失,软骨内出现局灶性高信号区,软骨表面光滑;
Ⅱ级,软骨表面轮廓轻至中度不规则,软骨缺损深度未及全层厚度的50%;
Ⅲ级,软骨表面轮廓中至重度不规则,软骨缺损深度达全层厚度的50%以上,但未见完全脱落;
Ⅳ级,软骨全层缺损、剥脱,软骨下骨质暴露伴或不伴软骨下骨质信号改变.
(1)Outerbridge分级
I度:表面轻度的水泡(软化和肿胀);
II度:直径小于1cm的毛糙和浅表溃疡、纤维化;
III度:损伤直径大于1cm深溃疡,无软骨下骨暴露;
IV度:全厚撕裂合并软骨下骨暴露。
(2)国际软骨修复协会软骨损伤分级系统(ICRS)
I度:表浅的、钝性的缺口和表浅的开裂;
II度:损伤<软骨厚度一半;
III度:损伤≥软骨厚度的一半但未达到软骨下骨;
IV度:全厚撕裂合并软骨下骨暴露。
软骨损伤修复适应症:
损伤面积:直径>4mm,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
年龄:年龄并非软骨修复的绝对指征,年轻患者修复效果更好。
关节稳定性:良好。
下肢力线:良好。
膝关节滑膜病变:不建议一期修复。
软骨损伤治疗方法:
1.Microfracture: Montqomery等对2004年至2009年美国行软骨成形术、Microfracture技术、自体骨软骨移植、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及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CI)的软骨损伤患者163448例进行研究发现,其中行软骨成形术及Microfracture技术的患者占98% 。
适用于:局部IV度软骨退变及局部创伤性病变。小面积缺损(0.5-2cm2)或大面积损伤但功能要求低,损伤区边缘软骨质量要好。
严格选择Microfracture技术修复的手术适应症,平均70%-95%的患者能提高膝关节功能,尤其以股骨髁软骨损伤患者术后效果最好。
Steadman等在对233例患者采用Microfracture技术治疗,3年随访结果显示75%患者疼痛改善。
但是术后18-24个月临床结果开始向坏的方向发展。
Nanofracture技术的适应症:同microfracture技术
Advantages for the Patient
1.Better cartilage fill and tissue quality with better pain relief
2.Functional improvement and greater durability
3.Reduced osteophyte formation (bone bumps): better pain relief and longer lasting
4.Faster recovery (than Microfracture) through decreased trauma to the defect site
2. 关节清理、软骨成形术( Arthroscopic washout and debridement ):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治疗有症状表现的软骨损伤的首选方法。小面积软骨缺损(<2-4cm2)、症状较轻,不能或不愿进行修复术或术后康复锻炼的患者。
Jackson等在临床上观察到一些患者行诊断性关节镜后,膝关节的症状有所减轻。其中45%的患者经随访,疗效可维持3年以上。
射频消融软骨成形术:光滑和修复关节软骨表面,阻止软骨的退行性变;减少胶原和蛋白多糖碎片的释放,从而减轻对滑膜的刺激 。
软骨移植技术--- 膜移植技术
3.1 Microfracture或nanofracture加膜移植技术 ; 3.2.自体松质骨加膜移植技术 ; 3.3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技术 ;
3.4.软骨细胞移植加膜技术(ACI)适用于:(1)直径大于2.5cm的巨大软骨损伤;(2)髌骨软骨损伤、股骨滑车、股骨髁及胫骨髁的边缘带曲面的关节面软骨损伤。
软骨移植技术--- 自体骨软骨移植技术( Autologous osteochondral implantation )
适用于:(1)单侧、局灶性、有症状的创伤性全层小面积软骨缺损,直径(<2-4cm2) ;(2)软骨下骨深度最好不超过6mm;(3)年龄<50岁。< p="">
软骨移植技术--- 自体骨软骨移植技术( Autologous osteochondral implantation )
Gudas等研究发现,微骨折和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小面积软骨缺损的优良率都在60%-80%之间;
与微骨折相比,经自体骨软骨修复的运动员能更早的恢复运动训练(重返运动的比例分别为52%和93%)。
Hangody等发表了该技术2-5年的随访报告,发现86%-90%的病例术后结果优良。
软骨移植技术--- 异体骨软骨移植技术( Allograft osteochondral transplatation )
适用于:1.大面积软骨缺损(2-10cm2),伴或不伴有软骨下骨缺损(骨缺损不应深于8mm)。2.软骨修复术失败后的翻修手术。3.创伤或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疗效优于退变性引起软骨损伤患者。4.年龄一般不应超过45岁。5.不伴随有关节不稳,下肢力线不佳和半月板损伤。
异体骨软骨移植的适应/禁忌症 Indic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Indications :主要修复存在临床症状的,局灶性的,全层软骨损伤。面积大于2CM以上,尤其是伴有软骨下骨缺损更有优势。OCD(剥脱性);无血管性坏死;骨折后软骨缺损;软骨下骨缺损。
Complications :弥散的退行性关节炎以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激素相关性骨坏死。
此外也应考虑到年龄<50岁?,期望值。术后康复条件等。伴有关节不稳/力线不好及半月板损伤等影响效果。
异体骨软骨移植技术( Allograft osteochondral transplatation )临床结果: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骨软骨缺损经长期随访临床效果比较满意,文献报道满意率为60%~95%
Gross研究自1972~2007年采用该方法治疗的364例患者,骨软骨移植物的5、10、15年存活率分别为95%、80%和65%,股骨侧10年生存率为85%,胫骨侧为80%。
Ghazavi 等报道126 例新鲜膝关节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骨软骨缺损,平均随访7.5 年,成功率也达85%。
软骨移植技术--- 组织工程技术
第一代ACI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技术
第二代MACI (matrix-associatedautologous chondrocytes implantion)技术 、TEC技术
第三代“一阶段”完成手术
第四代三维打印,基因治疗,MSC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
理想临床适应症为15~55岁大于2cm2软骨III、IV级损伤,关节活动度正常能完成术后康复的患者。相对禁忌证为:肥胖、关节不稳、对线不良及屈伸松弛。
Kaplan—Meier研究美国19个医疗中心的5O例行ACI患者,成功率达到94。
文献报道了160余例患者采用MACI方法修复软骨缺损,66%~81.9%的患者达到优良的临床效果。
软骨置换技术--- Arthrosurface HemiCAP技术
适用于:既往手术失败,需快速恢复工作能力,关节要求较高的患者。
Allows for preservation of the joint and surrounding bone允许保持周围的骨;
2.Patients experience a rapid return to their everyday activities患者快速返回日常运动水平;
3.Maintains existing joint biomechanics, thereby allowing normal motion维护现有的关节生物力学,从而允许正常的运动;
4.Patients report pain relief, rapid recovery times and range of motion improvements患者报告疼痛缓解·,快速恢复运动时间及关节活动的范围得到改进。
5.A treatment option that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biological therapies and joint replacement生物治疗与关节置换之间的桥接治疗选择;
6.Preserves anatomy and bone should a future joint replacement or arthrodesis be required对未来需行关节置换或关节固定术患者保留了解剖学结构及骨量。
单髁或全关节置换
对于严重的,大范围的软骨损伤,特别是退变性的软骨损伤,行单髁置换或者全膝关节置换是最终手术,目前各种软骨修复技术的运用,部分患者一定程度上,只是延迟单髁置换或全膝关节置换时间。
软骨修复阶梯治疗之总结
1.需要重视关节软骨损伤修复;
2.软骨清理成形及骨髓刺激技术仍为软骨损伤治疗的标准技术;
3.不能盲目行关节软骨修复;
4.Nanofracture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将是未来方向;
5.功能恢复训练非常重要;
6.软骨损伤自我解剖生理修复仍是研究核心。
7.临床中想办法去使用,研究;实践可以让你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