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中的外治疗法-曙光医院肺病科史苗颜
2018年07月17日 747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肺病科
史苗颜 副主任医师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很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即对冬季好发及受寒易发证属阳虚阴寒内盛的疾病,在三伏天或夏至~秋分的阶段,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进行施治,以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现代医学及科学技术也证实,此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某些慢性疾病的症状,减少冬季发病次数,使疾病痊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呼吸科张炜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近年来,遵循祖国医学“内病外治,殊途同归”及“外治能补内治之不及者”等治疗原则,有越来越多的中医外治疗法在冬病夏治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拟就近年来针对慢性肺系疾病的冬病夏治中的外治法作一简介。
1 针灸疗法
1.1 针刺疗法 如对支气管哮喘,臧俊岐采用针刺双侧孔最、鱼际穴治疗。方法:快速进针,得气后施以泻法,亦可于针柄上通电,选择连续波,留针30-60分钟。
1.2 灸法
1.2.1 直接灸 取艾灸条每次一支,对准穴位点燃,灸完为止,每日一次。取穴多为足三里、神阕、气海、关元、背俞穴。其中背俞穴因穴位较多,为便于操作,最好到医院由针灸科大夫用艾箱灸(将多个艾条集中于专用灸箱内施灸的方法)。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类经附翼》),如大家熟知的冬病夏治对咳喘的治疗,许多穴位就是采用背俞穴,也是夏天用阳之位补阳的重要场所。
1.2.2隔姜灸 将生姜置于穴位,艾条直接烧在姜片上,以皮肤灼热为度,每日1次,21次为1疗程。
1.2.3督脉灸 又称铺灸、长蛇灸。就是在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穴区,敷以紫皮大蒜泥,蒜泥上加撒特制中药,再铺一长条蕲艾绒,其状如一条乌梢蛇伏于脊背。分别点燃蛇头、身、尾三点,一次燃尽后成为“一壮”,连续灸3壮,每年铺灸一次,连续三年为一疗程。与传统冬病夏治贴膏等方法相比,“督脉灸”的铺灸面广,刺激部位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经脉循行所过,将多经多穴组合应用,且艾炷多、火力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是强壮补虚,治疗虚劳顽痹冬病夏治疗法的“经典”。 “督脉灸”适用于督脉诸证和慢性、虚寒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泻等。
1.3 针灸并用 主穴取肺俞、大椎、风门,随证加减配穴。针刺采用平补平泻,并用艾条温和灸,10次为1疗程。
2 穴位敷贴
2.1 单纯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法是通过对穴位的良性刺激使药物持续作用于机体,激发了大脑皮质对植物神经的调节,药物吸收后可改善各组织的功能活动,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体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增强了免疫功能。穴位是经络之气交会输注的部位,三伏天人体腠理开,此时进行穴位敷贴有利于气血流通,并促使药物随穴入经络归脏腑。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张庆祯等用白芥子、甘遂、元胡、细辛、半夏制成膏药,敷贴双侧肺俞、心俞、定喘(第一组) ,厥阴俞、风俞、膈俞(第二组) ,两组交替使用治疗支气管哮喘1500 例,显效1054例,有效298例,总有效率99. 07 %。
2. 2 穴位敷贴与其他疗法的配合应用 在药物敷贴的基础上,用离子导入、超声疗法、皮肤促透剂等,可同时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局部用药再辅以温热等其他刺激可改变皮肤超微结构及局部酶学而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孙澄清用自拟平喘膏(白芥子、甘遂、细辛、麻黄、肉桂、当归等,用姜汁调和兑蜜成膏) ,在三伏天对180例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在肺俞、心俞、膈俞穴上置平喘膏及一电极板,膻中穴上只放置电极板,于初伏~末伏期间隔日贴敷1次,共贴15次。结果秋冬未发病144例,症状减轻20例,病情稳定110例,总有效率91.12%。陆为华运用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1000例,取甘遂、白芥子、细辛、元胡研末,以生姜汁调和制饼,饼口放少许丁桂散敷于百劳、肺俞、膏俞,并用直流感应电流加热助药物吸收,每年三伏天治疗3次,3年为1个疗程,有效率为87.3%。刘学梅用短波合并中药敷贴治疗哮喘102例,其中治疗组52例,采用短波合并中药敷贴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中药敷贴治疗。结果显示:哮喘发作期间,治疗组见效快,总有效率达85%,明显高于对照组。
3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疗法,也称水针,它是在针刺穴位治疗疾病的基础上,结合中西药物的药理作用,使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后,得以发挥效能。穴位注射加强了针、穴、药的协同作用,增强了针感,延长了作用时间,提高了疗效。于金栋在伏天取肺俞、肾俞、定喘、足三里,注射卡提素及黄芪注射液治疗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效率为92.1%。经络穴位与周围皮肤相比具有阻抗低、电容大、电位高的特征,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4 热敷、熏洗疗法
热敷、熏洗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局部炎性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吸收消散。程亭秀于1998年7月~2001年7月运用中药热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21d为1疗程,每治疗7 d间隔7 d,每年治疗1个疗程。用药为透骨草、苏木、伸筋草、海桐皮、嫩桑枝、威灵仙、红花、鸡血藤等,煎后取汁热敷患处,经过1个~3个疗程,临床治愈40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95. 00 %。邹钟熹等用复方独胜膏加桂枝、丹参、饴糖调成糊状于暑期涂于冻疮好发部位,再用蒸汽熏蒸, 1 d 1次, 10次为1疗程。治疗300例,结果痊愈5例,显效98例,好转177例,无效22例。
5 走罐疗法
走罐疗法:充分暴露背部,局部涂上红花油,先用闪火法将罐吸在背上,然后沿背部督脉,膀胱经背部第一和第二侧线的循行上下推动火罐,火罐吸附的强度和走罐的速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左右交替进行刺激,致使其循行部位的的皮肤潮红、充血为度。然后取肺俞,膏肓,脾俞,肾俞留罐10分钟,或天突:膻中留罐10分。起罐后用卷纸清洁患者背部,在初伏到末伏的40d进行治疗,每伏做两次,共治疗8次。皮肤有疥、疖,溃疡及肿物不宜用此法,患有严重疾患(如心衰、冠心病、风湿病等)禁用此法,术后禁风寒等。
6 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多用于哮喘、胃炎、胃痛、腹泻、遗尿、尿失禁、糖尿病、面瘫、癫痫、腰腿痛、痿证、神经官能症等。
曙光医院的冬病夏治历史悠久,主要以穴位敷贴加电离子导入为主,疗效确切,口碑良好。呼吸科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穴位注射、穴位TDP红外照射等治疗手段和设备,使冬病夏治的选择更加多样化,疗效更加提高。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中医敷贴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冬病夏治是防治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