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液“不液化”怎么办?
2017年08月01日 920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男性病友拿着外院的精液报告单说“我的精液都挺好的,就是有点不液化,药也吃了不少,可每次检查还是不液化,我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况还真不在少数,我觉得有必要为大家扒一扒“精液不液化”。
“精液不液化”,到底是个啥?
在正常情况下,男性的精液在射出体外时会凝固成胶冻状或凝块状,射出体外后,大约经10至30分钟的时间,在前列腺分泌的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而液化成水样液体,变成较为稀薄的精液,这个过程就是精液的液化,这种现象属正常的生理现象。如精液排出体外,超过30分钟仍呈胶冻状,则属于病理情况,称为精液不液化。
“精液不液化”,究竟因为啥?
导致精液不液化原因有很多,比如:有可能与先天发育有关,有的患者先天性前列腺发育不良;有可能是体内缺乏镁、锌等各种微量元素;有可能患有男性生殖系统的炎症如前列腺炎和精囊炎,导致精囊分泌的凝固酶增多或前列腺分泌的纤维蛋白溶解酶不足;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生活工作方式不健康等,导致体内激素紊乱,也有可能造成精液不液化。
“精液不液化”,有啥危害吗?
如前所述,精液在射出体外时,短时间里会呈凝固胶冻状态,胶冻状的精液有利于停留在女性的阴道里而不轻易流出。但是如果在一定时间里(30分钟)不能完成液化过程,胶冻中的精子就会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失去力争上游赴约卵子的能力!
所以,“真正的”精液不液化是影响怀孕的!
请注意这里的定语:“真正的”。
难道说还有“假”的不液化吗?
当然有!
“精液不液化”,有时也有假
在做精液检查时,标准操作程序要求将盛放精液样本的容器放置在温控台或水浴箱里(37℃)等待液化,37℃代表了人的体温环境,男性射出的精液需要在女性的阴道中液化,精子才能努力向前跑。换句话说,只有在这个温度下检查精液才是准确的。而有些实验室在室温环境(尤其是冬天)下就进行了检验,环境温度达不到37℃,液化时间当然就会延长了。如果在精液不液化的情况下进行精液浓度和活力的检测,结果也是相当不准确的!所以,“精液不液化”有时也不完全是您真实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只是一次出现,复查后又正常了。因此,不要杯弓蛇影,一看到精液报告单出现“精液不液化”就认为怀孕无望了。要竖立信心,同时也要积极行动起来避免“精液不液化”。
“精液不液化”,我能做点啥?
• 如果一次精液报告出现“精液不液化”,可以到正规的生殖中心,在标准的操作程序下复查精液;
• 在排除先天性疾病之后,可以尝试针对性药物治疗;
• 要注意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规律、避免熬夜,多参加锻炼,放松心态,少去桑拿房及蒸气浴;
• 要戒烟、戒酒,在日常饮食中避免吃一些辛辣的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尽量少吃油腻食;
• 适当补充锌、镁等微量元素;
•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要自行滥服补药,如果确实需要补药的话,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