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猝死警惕重度心肌炎年轻化

2022年07月12日 4952人阅读

  6月28日上午,浦东人民东路南祝路附近,一辆公交车擦倒两辆电瓶车后,滑入路边河道,所幸涉事人员均无大碍。据调查称,该车驾驶员初步诊断系突发心梗疾病,经及时救治已无生命危险。

  这名司机是幸运的,及时的救治让他躲过了死亡的暗影。在感觉异常前,及时清退所有乘客,也不得不让我们对他的责任和担当竖起“大拇哥”。

  然而,在这个纷繁而快节奏的社会,还有很多人却没有这种幸运。2016年10月6日,张锐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4岁;2019年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突然晕厥,节目组称医院诊断其为心源性猝死,年仅35岁;2021年1月1日,演员孙侨潞因心梗猝死离世,年仅25岁……

  预防猝死 应警惕身体异常信号

▲保护心脏 预防猝死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殷昌凤医生介绍道,猝死分为心源性、肺源性、脑源性等几大类,其中心源性猝死占比最高,约80%左右。心源性猝死的“罪魁祸首”是急性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日趋年轻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都有可能成为心源性猝死的诱因。此外,在35岁以下的中青年群体中,重度心肌炎引起的猝死比例比老年人更高。

  殷昌凤主任列举了一个非常令人惋惜的案例:一名高中生由于学习紧张,长期过度劳累,经常熬夜,缺乏睡眠,在流感季节因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只因发病初未予以重视、及时就医,病发后,送至医院已无任何生命迹象。

  为此,殷昌凤主任提醒广大青年,若不幸患上急性心肌炎,应注意休息,及时治疗。特别是进入疫情后时代,针对封控期过后的“报复性”锻炼,殷主任建议大家适量运动,尤其不主张带病运动,运动时心率应尽量控制在140次/分钟以下。

▲ 心梗发作应及时拨打120求助

  对于大家最关心的“预防信号”,殷主任坦言,大多情况下,猝死发生前是没有任何先兆的。仅有一小部分人,会在猝死发生前短促的几分钟内,出现濒死感,或者大量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心跳快、全身无力等症状。

  换言之,若出现以上症状,就应提高警惕。如果经常性在疲劳状态下,感到胸闷、胸痛,休息几分钟后仍无法有效缓解,建议尽快就近就医。

  最后,殷主任还谈到,面对心梗发作患者,如接受过专业培训,要尽快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配合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及时拨打120求助。

  心跳骤停2小时惊魂记

  2021年8月,27岁的刘强(化名),在当地车管所考驾照时,突发心跳骤停。经不间断抢救,在心脏停跳2小时10分钟后,刘强又奇迹般地恢复了自主心跳。

  心脏停止数分钟后,即可发生脑损伤,停跳的时间越长,脑损伤越严重,即便能活下来,也会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陷,甚至是植物状态。在医生多次放弃治疗的建议下,家属依然坚持与命运抗争,祈祷奇迹再次降临。

▲入院时深度昏迷的刘强

  经过当地医院4个月的治疗后,刘强不仅没有苏醒迹象,还反复出现了肺部、尿路感染,发热,反复四肢抽搐,并发胸腔、心包积液,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病情呈加重态势。最终,家属慕名辗转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寻求最后的希望。神经内科4A病区收治查体后,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重症肺炎、癫痫持续状态、泌尿道感染、心肌病可能、心功能不全。

  “患者转入时,情况已经非常危险。处于去皮层状态(植物人),癫痫持续状态、抽搐非常频繁,持续高热,心动过速,在120—140次/分钟波动,并且内环境紊乱,心、肝、肾功能不全,伴肺部感染,随时可能死亡。”殷昌凤主任谈到。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4A病区医护团队决定打破常规,剑走偏锋,为刘强实施亚低温治疗(亚低温,又称为目标温度管理,是指将患者的体温降至32-36℃之间,维持至少24h以上,可以减轻心脏骤停患者脑损伤的治疗措施),并结合人工亚冬眠药物治疗,以及静脉+胃肠止癫药,控制癫痫频繁发作。同时,邀请心内科专家李建华教授和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张庆成主任会诊,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刘强苏醒后与家人互动

  经过8天的连续奋战,刘强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高热退了,癫痫得到控制,心跳、血压也逐步恢复正常。

  随后,4A病区特邀中医科、康复科、高压氧科专家会诊,为刘强定制促醒方案。三个月后,刘强逐渐恢复意识。可以张口,吃东西,可以与别人互动,说个笑话他也会跟着笑,肢体活动也明显好转!

  “真心感谢大家,让我们再次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刘爸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