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
2018年08月24日 794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应提前预防。
一、病因:
1.精神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都可能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
2.多次人流易发乳腺增生。
3.雌激素绝对或相对增高,孕激素绝对或相对降低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
4.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也可能引发乳腺增生。
二、1.按其严重程度分期
(1)乳腺小叶增生(Ⅰ期乳腺增生)是乳腺的初期增生,多发生在25~35岁,症状表现较轻,属于乳腺增生Ⅰ期。
(2)乳腺腺病(乳腺导管扩张症,Ⅱ期乳腺增生)是乳腺初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从小叶增生发展到乳腺导管扩张,称为乳腺腺病,多发于30~45岁,症状表现严重,属于乳腺增生Ⅱ期。容易引起重视,往往治愈比较困难,久治不愈造成精神压抑,导致症状加重。严重导致内分泌紊乱,如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肤色晦暗等系列反应。
(3)囊性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合并上皮细胞增生症,Ⅲ期乳腺增生)是乳腺二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多发生在40~55岁,症状表现非常严重,三期增生的恶变率在70%以上,需积极治疗和定期检查,三期乳腺增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压抑及恐惧心理。
(4)乳腺囊肿病(Ⅳ期乳腺增生)乳腺导管细胞及上皮细胞大量堆积死亡,形成囊肿性肿块,癌变率90%以上。
(5)乳腺癌(Ⅴ期乳腺增生)多由囊性增生和囊肿进一步发展而来,乳腺癌的早期治疗首选手术,保乳与否应根据具体情况。Ⅰ期和Ⅱ期乳腺增生发展成乳腺癌的几率1%~3%,患上乳腺增生都必须及时治疗,不能任其发展。
2.主要症状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3)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4)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5)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三、治疗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是实现乳腺癌一级预防的积极有效措施,是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原则的体现。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重视辩证论治、周期疗法及综合治疗,止痛与消块是治疗的重点。
肝郁气滞型者多见于青年女性或病程较短者,出现乳房胀痛或窜痛,乳房疼痛或肿块与月经及情绪变化相关,可伴有胸闷、心烦易怒、失眠等,治疗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为主;
肝郁化火型多见于更年期妇女或体质属阴虚火旺者,出现乳房胀痛或灼热感,午后潮热、精神不振、烦躁失眠、口干或头晕,易于激怒,月经周期紊乱,治疗以理气清肝、化痰软坚为主;
冲任失调型多见于绝经期妇女,乳房胀痛,经前尤重,伴腰酸、疲乏无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绝经闭经。治疗以调摄冲任、疏肝解郁为主。周期疗法即采用经前疏肝解郁止痛;经后补肾,促进雌激素在肝脏的代谢;
另外可以采用中药离子导入、针灸、穴位敷贴、耳穴贴压、局部按摩等方法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组织修复。
西药治疗目前较常用的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性与雌激素争夺雌激素受体,使雌激素无法发挥其作用,其副作用常见如闭经、月经周期紊乱等。
乳腺增生症属慢性病,需要坚持治疗,2~3个月为一疗程,并长期观察,在治疗观察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症状及病情的变化;在病情有明显改善后的停药观察过程中,亦应遵医嘱在3~6个月进行随诊复查,以便医生及时监控病情。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科张利群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刘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