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肿瘤医院糖尿病专科护士李媛媛为糖友宣讲: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2017年11月29日 1086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糖尿病管理中,很多患者容易出现一些“想当然”的错误,比如说,我们总说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采用饮食疗法,但这并不等于糖友就要挨饿,所以说饮食疗法≠饥饿疗法;再比如说,一些糖友知道体育运动有助于控糖,但是觉得自己每天的家务劳动就够多的了,完全不需要再额外进行体育锻炼,而实际上家务劳动≠体育运动。


第一、饮食疗法≠饥饿疗法 

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不能像得病前一样,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需要做饮食规划,每餐吃多少,吃什么,尤其是要限制食物摄入量,如果吃多了血糖就会高。但是这并不是说,得了糖尿病之后就得忍饥挨饿来控制血糖,因为挨饿同样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过度节食会导致脂肪肝,这是因为人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机体无法获取足够的葡萄糖,就会动用其他部位储存的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这样就会让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脂代谢需要脂蛋白,而脂蛋白的合成需要胆碱、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如果这些东西摄入不足,不能合成脂蛋白,就会影响肝脏的脂代谢,导致脂肪在肝脏大量沉积,从而形成脂肪肝;节食还会造成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纤维素的摄入不足。在此情况下,机体就会产生代偿,使得糖、蛋白质等都转化为脂肪,堆积到肝脏。
所以说,饮食疗法≠饥饿疗法,饮食疗法为平衡膳食,每天要有谷类、蔬菜类、肉类、豆类等食物,食物种类要达到多样化,但每日能量摄入不超标。


第二、使用胰岛素≠病重 

相信很多糖友都会存在这样的错误认识:糖尿病患者如果需要打胰岛素控制血糖,说明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认为胰岛素是控制糖尿病的最后一招!糖友会存在这种错误认识,是因为在一般的疾病治疗中,我们总会认为,打针不如吃药(打针的副作用会大于吃药),于是想当然地认为糖尿病患者打针也不如吃药,如果吃药控制不好血糖,那么病情就很重了!

其实这种“打针不如吃药”的理论用在胰岛素身上,对胰岛素来说是蒙受了莫须有的“冤屈”,实际上糖友及时使用胰岛素不仅可使血糖控制及早达标、减少远期并发症,还有助于保护残余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延缓糖尿病的发展进程。

对于胰岛功能衰竭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降糖药无法发挥降糖效果,必须借助胰岛素控糖。这类患者使用胰岛素,并不是说启用得越晚越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使用胰岛素,才能及时控制住血糖,控制并发症发生。


第三、感觉好≠身体好  

很多糖友觉得每天测血糖很麻烦,于是开始猜血糖。如果今天感觉身体很好,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就认为今天的血糖是正常的。可实际上,糖尿病患者无法根据自己的感觉来确定自己的血糖水平,很少有人能猜对他们的血糖值。“猜”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出现神经病变的患者,由于自主神经感觉异常,可能已经出现了低血糖但是并不自知,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低血糖,后果很严重。所以说,血糖评估千万不要自我感觉,这可能会将您置身于危险之中,也可能会让您的身体越来越差(长期高血糖而没有察觉)。

当然,不仅是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疾病,在早期都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它们就像小偷一样,悄悄偷走您的健康,待您发现时,可能为时已晚,因为这时健康可能已经被“偷走”了。这时,定期的身体检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第四、家务劳动≠体育运动 

一些家务劳动繁多的糖友一是认为家务劳动可以代替体育运动,二是由于自己很难抽出时间来运动,从而选择用家务劳动充当体育运动,可是血糖却控制不好。

家务劳动需要进行特定的动作,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洗衣服,是活动双臂,身体其他部位得不到锻炼,而且这种单一部位的活动时间长了,还会导致腰酸背疼等不良后果。所以说,家务劳动不能对身体发挥全面、系统的锻炼作用。

《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12)》指出,做家务劳动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所消耗的能量是1.4~3.6千卡,这样的概念很模糊,我们通过比较来说明,步行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所消耗的能量是2.8~4.5千卡,骑自行车(速度<16公里/小时)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所消耗的能量是4.0千卡。一个人如果步行1小时或者骑车1小时可能会感觉有些累,但是如果持续做家务1个小时,恐怕就已经非常疲惫且腰酸背疼了,但是消耗的能量却较少。

虽然糖友不能利用家务劳动充当体育运动,但是只要在做家务时做一些小的改变,就可以增大运动量,来代替部分体育运动。比如说拖地时,不要只局限于胳膊的运动,可以在弯腰时挺直腰背,伸直胳膊,拖布前后拖动的过程中,要用胳膊带动腰背一起运动,这样在消耗更多能量的同时,还能带动全身多处肌肉运动。比如擦玻璃时,身体要距离玻璃稍远一些,使胳膊在伸直状态下刚能够到玻璃,稍高点的地方,可以踮起脚尖,不要移动身体,擦玻璃时可以有节奏地上下左右摆动胳膊,同时带动腰腿一起运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