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尖锐湿疣

2018年02月22日 857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尖锐湿疣又名尖圭湿疣、性病疣。系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生殖器、会阴、肛门等处的乳头瘤样增生。


【诊断】
1.潜伏期:1~6个月,通常为3个月,多见于性活跃期的中青年。


2.好发部位:龟头、冠状沟、包皮、包皮系带、尿道口、大小阴唇、肛门、会阴、宫颈等部位多见。近来来,发生口腔也不少见。


3.皮损特点:初为淡红色丘疹,渐渐增大,融合成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增生物。可呈乳白色、污灰色、肉芽肿样。约70%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


4.醋白试验:于皮损处涂3%~5%醋酸液,观察3~4分钟,变成乳白色为阳性。


5.组织病理:表皮浅层或中层见灶性分布的空泡细胞巢。


【诊断标准】(卫生部防疫司1991年)
1.病史:有婚外性行为,配偶感染史或其他间接感染史。


2.临床表现:
⑴男性主要发生在冠状沟、尿道口、包皮等部位,女性主要发生在阴唇、尿道口、处女膜、宫颈等部位及肛门会阴部,常为多发。典型者为粉红色或灰白色、质软的赘生物,外形可呈丘疹状、乳头状、鸡冠状或菜花状,表面湿润柔软或粗糙,易出血。

⑵自觉局部有痒感,压迫感或疼痛。女性可有白带增多。

⑶5%醋酸液涂病损处,1~3分钟后变白。
女性应与绒毛状小阴唇(女阴假性湿疣),男性应与阴茎珍珠状丘疹相鉴别。


【鉴别诊断】
应与扁平湿疣、鳞状细胞癌、鲍温样丘疹病、假性湿疣等鉴别。

1.扁平湿疣:参见第六章“腹股沟肉芽肿”。

2.假性湿疣:对称分布于小阴唇内侧,呈绒毛状或鱼籽状外观,为淡红色或灰黑色丘疹,表面光滑,醋白试验阴性。

3.鲍温样丘疹病:皮损为斑疹,苔癣样或色素性丘疹、疣状,组织学类似鲍温病。

4.鳞状细胞癌:多见中年后,呈浸润性生长、质软,常形成溃疡,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可确诊。


【治疗】
目前以局部去除外生性疣为主,辅以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复发。
1.足叶草脂(podophyllin):20%足叶草脂酊,用于外生殖器疣,肛门疣。孕妇禁用。

2.足叶草毒素:0.5%足叶草毒素外用,每日2次,连用2~3天,为1疗程,刺激性较小。

3.5%5-F.Ucream每天1~2次。

4.3%肽叮胺霜:外涂病损处,每日2次。

5.激光治疗:CO2激光可治疗任何部位的疣。

6.γ-干扰素:具有抑制病毒繁殖,免疫调节和抗增殖作用。可全身应用和病损内注射。

7.聚肌胞:为干扰素诱导剂,2ml肌注,每天1次×10天,停用1月后,可继续使用。

8.中医中药:原则为清热利湿,活血化淤,软坚散结。

9.5%咪喹莫特乳膏外搽细小损害,有较好疗效。


【预后】
治疗方法颇多,有效率在20%~90%之间,复发率高,皮损小而少的尖锐湿疣治疗成功率高。巨大尖锐湿疣有癌变倾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