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不可擅自随意调整药量!动作小,危害大!

2020年08月24日 132人阅读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的“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帕金森病属于慢性疾病,大多患者病程都是很长的,需要终身治疗。不少的患者会因为病程比较久,秉持着“久病成医”的态度,自己根据症状就开始调整药物剂量,症状轻了就减量,症状重了就自己加点药,却不知道这种行为在治疗中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因为对疾病的了解不深或惧怕副作用,自己调整药物或停药的事情,在临床上时有发生,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体内药物代谢完后,患者的症状会加重,如果自行停药,还可能出现恶性撤药综合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帕金森病的撤药综合征,主要在于快速撤药后,机体出现危及生命的特征性反应,包括精神行为异常,肌强直和自主功能紊乱等。帕金森病通常不会突然恶化,一般进展比较缓慢,所以如果发生了帕金森病症状的突然加重,就需要明确是否出现了忘记服药或擅自停药的情况。减药一定要谨慎,需要不断根据患者精神状态和症状改变,缓慢减药,一旦发现异常,需要恢复用药。既然停药的风险那么高,那么在感觉症状加重后增加药量会有什么影响?首先,帕金森病用药原则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佳疗效,需要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如果自行增加剂量,会导致异动症等并发症出现时间提前。什么是异动症?“异动症”是为一种舞蹈样、手足徐动样或简单重复的不自主动作,常见于面部肌肉,颈、背和肢体亦可出现。严重者影响生活,因为这种不自主动作幅度可以很大,可持续整个左旋多巴的起效期。就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服用多巴胺制剂后出现的副作用,一旦出现异动症,治疗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帕金森病患者用药一定要规范用药,不可自己调整剂量,病情出现波动,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