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微创保胆取石
2021年09月07日 820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8岁的小张,一直身体健康,
可最近觉得吃饭后消化不好,
感觉胃里的东西老是不往下走。
她自己买了些胃药,
但是吃了一段时间还是不见好,
于是她来到了医院检查。
康俊升教授在询问了她的症状后,
建议她做肝胆彩超检查。
这一检查,才发现,原来小张得了
——胆囊结石!
于是,小张向康教授咨询
胆结石是怎么回事?
康教授解释说:
人们常说的胆结石又称胆石病,
是胆道系统最为常见的病,
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
而且胆结石的发病症状一般表现为
上腹部疼痛并放射到肩和背部,
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这些症状因与胃肠、
肝脏疾病的症状很相似,
所以常被人误以为是胃病。
小张又问,
胆囊结石是怎样形成的?
康教授接着说:
虽然胆囊结石的成因很复杂,
但是较为一致的观点是:
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磷脂的浓度比例失调以及胆汁淤积,
比如不吃早饭,是主要因素。
另外如肥胖、高脂饮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是易感因素。
所以,可能与饮食习惯相关。
小张听罢,才知道,
可能自己长期不吃早餐的习惯
导致了自己胆囊结石的发生。
她连忙问康教授:
得了结石怎么办?
康教授回答:
胆囊结石手术以胆囊切除术为常规的治疗方式,
而腹腔镜手术则是金标准。
但是小张听说切除胆囊不好,就问
切除胆囊会有哪些不利因素?
康教授说,
胆囊是人体用来浓缩和储存胆汁的地方,
也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
并参与胆道流体压力的调节。
所以,尽管多数病人恢复良好,
但仍有相当比例的病人术后出现一系列症状,
包括消化不良、消化液返流,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增加
,胆管损伤率增加,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
小张心里不由得犯嘀咕,那——
我能保住胆囊吗?
康教授微微一笑,
当然可以,
现代医学技术可以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近年来,随着医学理论和医疗器械的发展,
胆道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一种全新的微创技术——
保留胆囊,取出结石、息肉的方法应运而生。
这种微创手术可代替传统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专家利用约1厘米的小切口,
在胆道镜的直视下,
清晰地进入病人胆囊,
插入专用的取石网篮,
将结石一粒粒取尽。
再将胆囊切口缝合,完整保留胆囊。
保胆取石术后恢复快、创伤小,
术后1天即可下地活动、进食,
住院3-5天就能出院,
不影响病人正常的工作、生活。
听到这里,小张略微放下心,
她又想起一事,问康教授
胆囊结石会复发吗?
康教授不厌其烦地解释道:
理论上讲,只要保留胆囊,
就有结石复发的可能。
但是,只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就可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1.严格掌握保胆手术的适应症,不能不加选择的保胆;
2.术后避免易生成结石的各种因素,如高脂餐、肥胖等等;
3.术后长期服用如熊去氧胆酸类的药物,以调节胆汁成分,降低成石的概率。
已经有大宗临床研究表明,
保胆手术后10年的结石再发率约10%,
也就是说,有90%的病人是获益的。
最后,康教授强调了
保胆手术的适应症:
1.单发结石或结石不超过3个;
2.胆囊无明显炎症;
3.脂餐实验检查提示胆囊收缩功能良好。
而3个以上的结石及泥沙样结石、胆囊功能不良和炎症重的病例
是不适合保胆手术的。
另外,对于术中能明确的良性的息肉,也可以尝试保胆。
最后,康教授说道,
现在保胆手术虽然在开展,
但是在学术界仍有些争议,
所以病人会得到不同的信息。
在接受此手术前,
病人要充分了解这些,
然后根据自己的病情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