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抽动症,怎么治疗?

2018年07月18日 772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外科赵东升

1.什么叫儿童抽动症?                                    

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15岁间发病,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高。

2.如何初步判定患者是抽动症?

⑴、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喉部肌肉抽动,当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抽动时就会发出声音,简单的如“喔、噢、啊”等,也可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犬吠等声音。

  ⑵、运动性抽动: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表现出来就是眨眼、蹙额、噘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等动作。

  ⑶、秽语性抽动:控制不了的骂人 吐口水 学动物叫。

3.抽动症的临床分类

  ⑴、急性单纯性抽动症

开始的症状大多数为简单性、不随意性的运动抽动,极少数为单纯发声抽动。常见的眼、面部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翻眼咬唇、张口、点头、摇头、伸脖、耸肩等。少数单纯发声抽动表现为反复咳嗽、清嗓子、发出哼声。

  ⑵、慢性单纯性抽动症

15岁以前发病者多,成人少见。也有的是延续成年,慢性单纯性抽动症表现为一组或两组肌肉抽动,无过多的变化。持续时间很长,可终身存在。

  ⑶、亚急性或持续性抽动症

可见于儿童期、青春期。单纯性者,一组或两组肌肉抽动持续1年以上,至青春期自然消失。多发性抽动有发声者,至青春期症状是否消失不一定,此要与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相鉴别。

  ⑷、中医分型:

四种症型:痰热内扰型、肝肾阴虚型、阴虚火旺型、脾气虚弱型,治疗侧重面有所不同,各有优势,需要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

4.伴发疾病

⑴、抽动症伴拔毛癖

  ⑵、抽动症伴癫痫

  ⑶、抽动症伴精神分裂症

  ⑷、抽动症伴偏头痛

  ⑸、抽动症伴有腹痛

  ⑹、抽动症合并多动症
  ⑺、抽动症伴有睡眠障碍

5.抽动症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危害?

  ⑴影响孩子的外貌形象。经常挤眉弄眼,歪嘴扭脖子,频繁发作,造成孩子外貌丑陋。

  ⑵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抽动症患者因为眨眼不自主的怪动作注意力很容易造成不集中,继而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及格甚至留级。给孩子家长都带来很大的痛苦。

  ⑶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抽动症患者常常被他人嘲笑奚落,易产生自卑,性格孤辟的心理。久而久之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

  ⑷影响孩子社交能力:抽动症会跟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导致孩子出现社交障碍等问题。

  ⑸影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6.抽动症的家庭注意事项

  ⑴、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不可过度劳累,要保持足够的睡眠;

  ⑵、在家庭环境里,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明示患儿症状;
  ⑶、在患儿抽动时应给予忽视,视而不见状;
  ⑷、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缓解压力;
  ⑸、不可让孩子参加剧烈运动,如军训、长跑、竞技性体育活动及重体力活动;
  ⑹、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⑺、应与学校老师沟通,避免给予患儿敏感性语言批评教育,要很好的配合治疗期患儿的教育工作;
  ⑻、注意治疗期的饮食,不吃油腻、生冷、含铅量高的食物,服药期间不吃辛辣、海鲜、方便面、膨化食品,应以清淡佳肴为宜,适当补充营养;
  ⑼、季节交换期,尤其是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应注意患儿的脱、穿衣,谨防感冒,因为感冒极易引起患儿复发或症状复发、加重。
  ⑽、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且不可看过于激烈、刺激画面,对于重症者应避免看电视。避免使用电脑,如确有学习需要,每次使用电脑不宜超过半小时,严禁杜绝过度使用电脑或玩游戏。
  ⑾、在治疗期间应按时复诊,确保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提高康复进度。
  ⑿、压力过大:主要是指学习压力,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心切,给上学或还没上学的孩子报了许多课外班,如琴、棋、书、画、外语、电脑班等等,而且要求孩子学好、考上几级,使孩子长期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张中,心情得不到放松,长此以往,易发抽动。
  ⒀、
情绪得不到宣泄:有些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管教较严,经常打骂孩子,打后不许孩子哭;有些学龄期孩子的家长,训斥孩子后不许孩子“犟嘴” ,故此孩子的不满情绪得不到宣泄,多发抽动。
  ⒁、
精神刺激:有些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受到惊吓,变得胆小、恐惧、敏感、内向、多疑、抽动,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还会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发展为仇视社会、违法犯罪。
  ⒂、
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否是引起抽动症的病因,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根据,但上呼吸道感染可诱使抽动症患儿症状加重已被临床所证实,因此减少感冒次数,可缓解症状、缩短病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