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绵状血管瘤警惕二次出现
2019年08月12日 867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脑海绵状血管瘤是脑血管畸形的类型,最常见于幕上皮质的深部白质,脑干是幕下海绵状血管瘤好发部位。脑干位于大脑下方,是大脑和脊髓之间的较小部分,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因此,脑干区域也常被称为手术的相对禁区。
脑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为0.4%-0.5%。以此估计,全球约有1800万-2200万人患有脑海绵状血管瘤。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畸形中占第二位,仅次于颅内动静脉畸形,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5%~16%。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在20一50岁,女性多见。可以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64%~80%发生在小脑幕以上,主要在大脑皮质下;20%~36%发生于小脑幕以下,以脑干和小脑蚓部多见,其中以脑桥最多,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脑干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病变,但它的危害却不容小视,其中最大的危害来自破裂出血,脑海绵状血管瘤有出血和再出血的倾向。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都需要手术吗?
1、不出血、无症状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几乎不建议手术;
2、建议有2次以上出血史的及在MRT1上表现为软膜/室管膜信号的病变需要手术;
3、反复出血有严重神经功能损伤的需要手术。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早期症状?脑海绵状血管瘤症状有什么表现?
1、无症状:占总数的11%~44%,轻微头痛可能是唯一主诉,常因此或体检做影像学检查而发现本病。头痛可能与病灶出血无关,但其中40%在6个月~2年内出现下述症状。
2、癫痫:占40%~100%,见于大多数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癫痫。脑海绵状血管瘤比发生于相同部位的其他病灶更易于发生癫痫,原因可能是海绵状血管瘤对邻近脑组织的机械作用(缺血、压迫),病灶周边脑组织常因含铁血黄素沉着、胶质增生或钙化成为致痫灶。其中含铁血黄素中存在的铁是已知的致痫物质,癫痫的发作或加剧常与出血相关。
3、出血:脑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颅内出血多出血量不大,以渗血为主,但常反复发生。同时依照侵犯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与AVM出血不同,海绵状血管瘤的出血一般发生在病灶周围脑组织内,较少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的症状取决于出血的位置,以及如何出血。病变位于脑干,基底节区和丘脑的多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麻木,肢体无力,语言障碍,复视等。
4、局部神经功能缺失:占15.4%~46.6%。急性及进行性局部神经功能缺失常继发于病灶出血,神经功能障碍如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等;症状取决于病灶部位与体积,可表现为静止性、进行性或混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