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应对妊娠期高血压
2019年01月10日 847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怀孕时孕妈妈身体会承受各种各样的变化,特别是孕中晚期可能出现血压升高、高血糖等情况,如果预防控制不当,可能会威胁母儿生命安全,值得备孕或孕期家庭的重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便介绍妊娠期高血压。
1、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与高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病率5%—12%,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2、妊娠期为什么会有高血压?
(1)年龄因素:多见于年龄超过30岁的初产妇或双胎孕妇。孕妇40岁者该病发生率约为17.4%,是其他年龄组发生率的3倍。
(2)营养因素:孕妇营养不良(如低蛋白血症、钙、镁、锌、硒等缺乏)、肥胖孕妇易发生(肥胖者脂肪代谢紊乱,容易促进动脉硬化导致高血压)。
(3)气温因素:冬季和初春气温低、寒冷和气温变化大,可导致血液浓缩而引起小动脉痉挛,可促使该病发生。
(4)精神压力: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诱发高血压。
(5)子宫张力过大:如羊水过多、糖尿病巨大儿、双胎及多胎妊娠等。
(6)有既往史: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或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家族有高血压病史(尤其母亲或姐妹有妊娠期高血压者)。
3、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妊娠高血压
血压≥140/90mmHg,妊娠期出现,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产后方可确诊。
(2)子痫前期
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140/90mmHg,且尿蛋白≥0.3g/24小时,或随机尿蛋白阳性。或虽无蛋白尿,但合并下列任何一项:①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9/L);②肝肾功能损害者(血清转氨酶>正常值的2倍,血肌酐>正常值的2倍);③肺水肿;④神经系统或视觉障碍等。
(3)子痫
子痫前期孕产妇抽搐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慢性高血压女性妊娠前无蛋白尿,孕20周出现蛋白尿;或妊娠前有蛋白尿,妊娠后尿蛋白明显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出现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伤、肺水肿、神经系统或视觉模糊等。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妊娠前或孕20周前发现血压升高,但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孕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至产后12周以后。
4.妊娠期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1)对孕妈妈的危害:妊娠期高血压可引起脑血管意外(脑水肿、出血、血栓形成等)、急性肾功能衰减、肺水肿、急性左心衰肝功能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合并症。其中脑血管意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导致高血压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2)对胎儿的危害:孕妈妈患高血压会导致子宫血管痉挛、引起胎盘供血减少、胎盘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生长受限、胎死宫内或新生儿死亡。孕妈妈病情越重,对宝宝的不良影响越大。
5、怀孕后出现高血压,孕妈妈该怎么办?
(1) 保证休息:保证充足休息,在休息和睡眠时左侧卧位最合适,可减轻子宫对腹部血管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的血供;
(2) 调整饮食: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蔬菜、钙剂、铁剂,如果没有全身水肿也不必严格限制食盐入量;
(3) 观察症状、测量数据:注意有无头痛、视物模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每日测量空腹体重和血压并记录。
5、怎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
虽然妊娠期高血压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其营养缺乏这一因素可通过饮食调节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那么孕妈妈平时应注意哪些饮食细节呢?
(1)补充蛋白质: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妈妈排出的尿液中往往含有尿蛋白,而蛋白质是孕妇和胎儿重要的营养物质,因此孕妈妈应多吃含蛋白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以保证宝宝的正常发育。
(2)补充维生素C、E:维生素C、E能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反应,准妈妈需适当补充,可以多吃蔬菜、水果以及鱼、奶制品等。
(3)补充钙:钙不仅有助于胎宝宝骨骼和牙床的发育,而能使血压稳定或有所下降,患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妈妈最好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制品、豆制品等,也需要适当补充钙剂,建议每日口服1.5-2.0g。
(4)控制盐的摄入:钠盐在预防高血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摄入钠盐过多,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WHO推荐孕妈妈每天摄入钠盐应在5g左右。
(5)适当锻炼,控制体重:适当锻炼,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保证妊娠期身体健康;另热量摄入过多导致体重增长过快,体重过胖是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孕妈妈应控制每周增加500g,对于肥胖型的孕妈妈应控制每周增加250g。
(6)定期孕检:孕妈妈孕期定期孕检以便早发现异常,并及时诊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希望患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妈妈不要觉得去医院看病很麻烦,而别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妊娠期高血压能自动治愈,或者觉得只靠饮食调节就能治愈。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病情是不能拖延的,有些并发症一旦形成很难逆转,尤其是对脆弱的胎儿而言。因此,如果你被确诊妊娠期高血压,千万不要怕麻烦,为了宝宝的健康务必去医院听取医生的专业建议并进行治疗,必要的时候适时终止妊娠,进而降低母婴的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