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怎么办?

2023年02月14日 14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内固定术是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骨板等内固定物,直接在断骨内或外面将断骨连接固定起来的手术,多用于骨折治疗。相比较于使用石膏夹板、小夹板等物进行外固定,内固定能够更好地保持骨折端的解剖复位,并有利于加速骨的愈合,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

然而,毕竟是有创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引起骨髓炎,以至于伤口不愈合、反复流脓破溃、骨折端不愈合的病例同样屡见不鲜,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

什么是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在骨折内固定术后,由于致病微生物污染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所致的、与内固定物接触的、伴或不伴周围软组织感染的骨组织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最新数据显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0.4%~16.1%不等,平均约为5%,其中,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而开放性骨折则超过15%,甚至可达55%。

为什么会发生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

骨折内固定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取决于外部环境与患者身体条件中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外部环境就是说,如果患者骨折时处在污染的环境中,同时又是开放性骨折,这样感染的机会就比较大。患者身体条件则包括骨折部位与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致病菌种类、治疗时效与策略、患者的免疫状态、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比如,吸烟是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酗酒、免疫低下、贫血、对内固定物过敏、高龄等等。

怎么确定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了感染?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断依据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血清学炎性指标检测、微生物培养与鉴定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一般来说,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往往有明确外伤史及手术史,早期症状较为典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伤口愈合欠佳,局部存在血肿,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如果发展为慢性,则症状不明显,主要为肢体功能障碍、局部肿胀、压痛、红斑以及窦道或瘘管形成,X线、超声、CT等检查可发现明显的局部组织病变,血清学指标也可能出现异常,微生物培养出现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推荐对所有疑似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骨折内固定术后有无感染的诊断至关重要,与后面的治疗息息相关,一定要遵医嘱,重视检查。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如何治疗?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彻底清创、内固定的处理、全身与局部抗生素的应用、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以及肢体功能康复。

彻底清创是骨感染治疗的前提,是最重要的治疗步骤,其关键是要彻底清除所有的感染所致的坏死及失活组织,这样才能保证后续治疗有效。

关于内固定物的处理,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建议是在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物稳定、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尽可能予以保留,如果不能保证这三个前提,则需要尽早去除内固定物。

清创后就需要开始系统使用抗生素,需要根据菌种和感染情况选择恰当的全身和局部抗生素。

骨组织彻底清创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骨缺损,可以根据骨缺损大小,选择恰当的修复技术。如果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要尽可能早期覆盖创面,采用皮瓣/肌瓣转移、游离植皮以及皮肤牵张等技术修复。

最后,还要重视积极的功能锻炼,以降低废用性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足下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不同患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术后康复策略,以改善生活质量。

总之,如果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积极恰当的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