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浸耽中医近30年,素日读书以验之临床,辨书之真假;临证求之于本,调脏腑气血以求阴阳平衡,颇有左右逢源之趣。然近日遇到一位咳嗽的患者,治之有效而复无效。事后思之,收获颇多。
一诊:徐妪,因咳嗽近4个月,遍治不效来诊。自述喉中干痒,痰白量少;无胸闷气促但身重乏力;食欲不振,夜尿多。舌红苔白欠润泽,脉象细弦滑。处方:茯苓、桂枝、白术、苏梗、僵蚕、桔梗、枳壳、白芥子、苍术、陈皮、制半夏、紫菀、款冬、瓜蒌皮、牛蒡子
二诊:咳嗽减轻,但喉仍干痒,晨起口干。原:加减。
三诊:早晚咳嗽多,喉干痒,饮热水则舒。有胃胀、嗳气,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脉象细滑。原方加减
四诊:夜半咳嗽加重,甚则呕恶,喉干痒,胃胀嗳气减轻,舌红苔薄白,脉象弦细滑。原方加减。
五诊:咳嗽、喉部干痒减轻,生气则胸闷。原方加减。
六诊:咳嗽不明显,夜间喉部干痒;仍有胸闷、胃胀嗳气症状。原方加减。(一诊之时,患者因喉部干痒而咳。此类患者临床多见。喉部干痒乃辨证要点。其原因多为风邪犯肺,故祛风宣肺为主要治则,辅以寒热、季节之辨,佐以清热滋阴润燥或温肺之法,多易获效。患者二诊至六诊,均以一诊方加减,咳减而不痊,已有焦头之感。)
七诊:咳嗽加重,喉痒夜甚,睡眠大受影响。舌红苔白腻,脉细滑而弦。处方:米仁、茯苓、苍术、车前子、淡竹叶、苏梗、佩兰、炒白术、茵陈、草果、藿香、白前、陈皮。
八诊:咳嗽明显减轻,唯天亮时喉部微痒而咳。舌苔白腻而薄,脉滑细。原方加减。
按:患者一诊有效,但未痊愈。至七诊时咳嗽反而加重。不得不反思此前之思路是否正确。患者咳嗽有昼轻夜重的特点,当为阴病无疑。且舌红而淡苔白腻,脉象细弦,身重乏力,病程中,嗳气胃胀胸闷伴随始终,乃脾胃虚弱,湿邪内阻,痰阻于肺,而肺不布津致喉部干痒,当从寒湿化饮论治,以健脾化湿为主,而不能似一诊治肺为主。故七诊时,果断调整方药而取效。虽知"见痰不治痰,见咳不治咳”之训,却不能力行之,“知行合一”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