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物性肝损伤”

2016年11月20日 31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我国,药物的滥用现象很严重,特别是儿童,很多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药物的副作用,宝宝稍有不舒服首先想到的就是药物,家长朋友们带宝宝就医时,经常问的也是宝宝需要吃点什么药?

不太关心疾病发生原因和护理。有时医生多说几句,家长还会不耐烦。其实药物并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疾病的恢复可能并不是药物的功劳,药物起的作用可能就是安慰。

象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物、中草药制剂在我们国家可以很容易买到,儿童又是呼吸道及其他感染疾病的高发人群,家长规范就医意识不强,常自行用药,甚至随意联合用药,这种用药的盲日性可能会引起宝宝更大的伤害,比如肝损害。

下面简单讲讲药物性肝损害

1.儿童肝损害主要与药物有关,少见于噬肝病毒感染、遗传和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2.乙酰半胱氨酸是扑热息痛中毒特异性的解毒剂,扑热息痛是儿童常用退热药,因此也是引起儿童肝损害的常见原因;

3.确诊后停药观察,可以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腺苷蛋氨酸(SAM)、甘草酸类药物、熊去氧胆酸(UDCA)等保肝、利胆的药物;

4.根据肝损害的发病机理,可将药物的肝损害分为固有肝毒性和特异质肝毒性。所谓固有肝毒性就是指药物本身的毒性。特异质肝毒性是指免疫损伤及代谢产物的生化损伤;

5.免疫特异质性肝损害,可早期选择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或能阻止肝损害的进一步加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