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腹泻、便血,警惕溃疡性结肠炎!
2017年09月25日 1221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发病高峰年龄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缓解与发作相交替,患者可仅有结肠症状,也可伴发全身及肠外症状。
【疾病特点】
1、青壮年高发、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2、黏液脓血便是最特征性表现;
3、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粘膜,呈倒灌性结肠炎;
4、用药周期长
【临床分型】
临床类型:初发型,即无既往病史而首次发作;慢性复发型,即临床缓解期再次出现症状,临床最常见。
疾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病情分为活动期及缓解期。活动期疾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活动期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表现:
腹泻: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腹泻,多为糊状便,重者可为稀水样。粘液脓血便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粪中常混有脓血和黏液。粘液脓血便也是疾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的次数和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
腹痛:多为轻至中等程度的阵发性腹痛,多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轻症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腹痛具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炎症刺激直肠常伴有里急后重。
其他症状:可有腹胀、食欲不振、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
2、全身表现: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可出现发热、水电解质失衡、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贫血、体重下降等。
【缓解期临床表现】排便次数正常、且无血便及里急后重。
【肠外表现】可为多种肠外表现,皮肤黏膜表现,如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关节损害,如外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眼部病变,如巩膜炎、巩膜炎、前葡萄膜炎;肝胆疾病,如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石症等。
【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上皮内瘤变、癌变。
【结肠镜下表现】结肠镜检查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内镜下改变有: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质脆、易出血,可附有脓性分泌物(图A);病变明显处见弥漫性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图B);慢性病变可见假息肉及桥状粘膜,结肠袋变钝或消失(图C)。
内镜下mayo评分标准,0~3分。0分:正常或无活动性病变;1分(轻度):红斑、血管文理减少、轻度质脆(图D);2分(中度):明显红斑、血管文理缺乏、质脆、糜烂(图A);3分(重度):自发性出血,溃疡形成(图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