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技术】期待中国干细胞治疗的解禁!

2019年12月12日 826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干细胞是一类即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又有形成分化细胞能力的细胞群体,不但在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在再生治疗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体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不断产生新的细胞来补充坏死和衰老的细胞并不断分化来补充功能性细胞,以维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干细胞所独有的再生能力,给治疗一些现代医学尚难以解决的疾病,如先天性缺陷、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疾病中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特别是在对白血病的治疗中,成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然而,目前在国内,由于一些不法分子将细胞治疗滥用,导致国家和政府只能采取“全面”禁止的措施!然而,在很多领域,都证明:只要使用得当,干细胞治疗能够解决很多疾病关于干细胞移植的研究一直层出不穷,对于其研究的热度反应了干细胞治疗的前景和问题。所以,期待中国干细胞治疗的解禁!同时出台相关规范和制度,加强监管,使这项技术真正的受之于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沈炜亮

中国科学院“中国至2050年人口健康科技发展路线图”和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等科技规划中,都把再生医学列为重大研究方向。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订了《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并正在建立干细胞技术和产品应用管理规范。

总体来说,我国再生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部分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如果在“十二五”期间能够把握住方向,加大投入,合力攻关,有可能在有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最终走出一条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成功之路。

基础研究成绩斐然

中国干细胞的奠基性研究,可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以前。1963年中国科学院童第周等把鲤鱼胚胎的细胞核移植到鲫鱼去核卵内得到核质杂种鱼,成为国际首例克隆鱼,被誉为亚洲鲤鱼。

1964年,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陆道培在中国首次以同卵双胞胎的骨髓移植,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上世纪七十年代,军事医学科学院吴祖泽团队的造血干细胞动力学研究,更代表了中国最早的干细胞生物学成就。

近年来,中国干细胞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研究领域,成绩斐然。

2001年,付小兵等首先发现并证实表皮细胞存在逆分化现象。周琪等系统开展了各种不同种类动物的iPS细胞研究,成功地从小鼠、大鼠、猕猴、猪和人的体细胞中诱导获得iPS细胞,并利用iPS细胞获得了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率先证明了iPS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2010年,裴端卿团队研究发现,细胞“逆转”过程是由间充质细胞状态转变到上皮细胞状态来驱动的,这一细胞生物学机制,有望为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等退行性疾病开辟新的途径。

随后,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东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建立了来自孤雄囊胚单倍体胚胎细胞系,并进一步验证将这些细胞注入到卵母细胞后产生了健康的小鼠。

2013年,《科学》杂志刊登了邓宏魁的一项革命性的研究成果—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该成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实现体细胞重编程的途径,给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

2012年,《科学》杂志出版“中国再生医学专刊”,这是《科学》杂志首次以专刊形式介绍中国再生医学研究的成就,也是对我国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成果的高度肯定。

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优势显现

在我国,每年有约1亿人需要进行组织修复和再生治疗。如此庞大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的发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我国发展最早且最成熟的干细胞治疗技术,目前至少有60种疾病可以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治疗,包括血液肿瘤、各种遗传性血液病以及自体免疫疾病、辐射损伤等。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明显降低晚期糖尿病人的截肢率。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它在不同条件诱导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等多种功能细胞。同时,MSC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也是细胞治疗、组织器官缺损修复及进行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细胞。因此,MSC临床应用将是未来干细胞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我国有大量的MSC临床研究,其中在美国NIH临床研究网站登记的就有50多项,分别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溃疡性肠炎、多发性硬化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缺血性心脏病、脊髓损伤和肝硬化等。

正如《科学》杂志曾对中国再生医学研究作出的评述:“中国的再生医学不单是简单地了解相关机制,而且还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最终将造福于患者”。

组织工程产品步入临床

经过近20年发展,我国的组织工程在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以及组织工程皮肤、骨、软骨、肌键、角膜、神经等研究均已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组织工程皮肤、软骨、角膜等己形成产品,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组织工程皮肤(安体肤)是我国第一个组织工程产品,于2007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评审,获准上市。但是,组织工程领域也面临着临床应用的挑战。

组织工程膀胱、气管、食管、小肠等空腔脏器以及结构和功能更为复杂的肝脏、肾脏、胰腺等实质脏器的构建目前仍无突破性进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

器官中含有不同的细胞,如何将不同的种子细胞。严格按照正常的解剖结构,在生物材料上有序排列与组装,并在组织形成过程中维持这种有序结构,有极大的难度,现有的技术手段尚无法解决,这是组织工程面临的巨大挑战。

组织工程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生产血管化组织。组织的血管化是为新生组织提供血液供应的基础。在人体组织器官再造的研究中,如何实现从结构性组织向复杂组织器官的跨越,也是再生医学的重要科学问题。

协同攻关推进整体发展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临床转化及产业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监管也应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针对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产品的“法规-监管-指导原则”的监管体系,促进检定检测技术及质量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并细化技术性指导原则。

此外,将再生医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患者和大众健康也是当前转化医学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任务之一。未来我国需要着力解决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产业发展之间的有效衔接。

与此同时,需要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基地,完善申报、评审、审批和监管的规范管理体系,架起快速通道,加快推进细胞产品、组织和器官等再生医学产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我国应该抓住再生医学整体发展的有利时机,在基础理论、临床研究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实施协同创新攻关,实现突破性发展。

同时,充分利用我国病种资源丰富和患者数量巨大的特点,加快推进再生医学转化的整体发展。

整理者:沈炜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

浙江大学李达三·叶耀珍再生医学发展基金;

浙江省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再生医学工作组;

本人专业诊治范围:
1,肌腱病&肌腱/
韧带损伤:肘-网球肘;肩-肩周炎,肩袖损伤;膝-弹跳膝,跑步者膝,前交叉韧带损伤;踝-跟腱炎,跟腱断裂;手腕部-腱鞘炎;筋膜炎
2,再生医学技术治疗运动系统疑难杂症,包括:软骨/半月板/肌腱/韧带的修复、重建和再生;
门诊类型:肌腱病专科门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