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治疗抑郁症,远离糖尿病困扰

2018年10月12日 729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老张今年满60岁,从原来呼风唤雨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了。退下来后,突然没有人听从指挥了,心里别提多失落了。想去哪里再也没有人前后簇拥,没有司机立即开车去送,没有人上门送礼、嘘寒问暖了,老张感觉自己被过去的朋友、同事抛弃了。爱人是搞技术出身的,非常明白老张这种行政干部退休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不断的开导他,鼓励他外出结交新的朋友,可是谈何容易!老张整天窝在家里,盼着有旧人来看他,左盼没来,右盼没来,老张气的刚开始直骂娘,后来渐渐的不爱讲话了,人很疲乏,早上也醒的很早,起初人变胖了,可是没多久又瘦了,变得爱喝水,尿也变多了。一晃5个月。老伴急啊,赶紧带他到医院查体,一查可不得了,血糖高啦,空腹超过10mmol/L啦,要知道老张每年体检,还做馒头餐看餐后血糖,从没出过事,家里也没有糖尿病人,这是怎么啦?医生诊断他得了糖尿病,说是和老张情绪抑郁有关。抑郁也能导致糖尿病?老张和老伴说啥也绕不过这个弯来。绍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楼大钧

解读: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研究表明,抑郁及与抑郁相关的症状不但是构成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生理功能、并发症的发生,血糖调节及治疗等方面也会产生复杂而显著的影响。老张是由于退休后情绪低落,患了抑郁症,进而得了糖尿病。

 

一、抑郁症为啥导致糖尿病?

抑郁症为何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进食不规律,体质量增加、躯体活动减少,引起了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增加了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抑郁症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如肾上腺皮质轴或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的增高也会引起患者腹部脂肪沉积,血浆甘油三酯和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这些都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及服用抗抑郁药也使患者易患2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和抑郁症的关系

如前所述,抑郁及与抑郁相关的症状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与之相反,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且罹患抑郁症的糖尿病人死亡率比未患抑郁症的糖尿病人高54%。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导致机体出现应激样反应,使血浆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等增多,并且长期的高血糖引发皮质醇活性的改变,这些变化反过来作用于患者,使患者出现抑郁症和抑郁情绪。与此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严格的饮食、锻炼要求和高昂的治疗费也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抑郁症。伴有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非抑郁糖尿病患者。有证据表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降低了糖尿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对医嘱的依从性,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这些影响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三、抑郁症的治疗:

尽管抑郁症已是一种很普遍的疾病,然而在国内,很大一部分抑郁症患者长时间未被医生和患者本人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率尚能达到30%,而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治疗率则仅为5%。大多数人不认识抑郁症、不敢正视抑郁症、不知如何对待抑郁症。多数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患者的情绪和血糖控制有显著的正性作用。

1、 心理治疗和糖尿病教育:

首先要知道抑郁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早期治疗可以避免精神残疾和慢性化。因此抑郁症的治疗重在预防,及早认识初期的抑郁症症状,从病因入手,消除直接导致或诱发抑郁症的因素,也避免因把抑郁症当成综合病症治疗而贻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抑郁症与一般的心情低落不同,具体表现主要包括:1.情绪低落,一般以“晨重夕轻”及“春秋季节重而夏季轻”的规律为特点;2.思维迟缓,即记忆力下降、大脑反应慢等;3.活动减少,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喜欢独处;4.常有焦虑、内疚感(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5.睡眠障碍,以早醒为其典型表现;6.多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7.有自暴自弃、厌世、自杀心理或行为。但是,许多病人的表现并不典型,作为核心的抑郁症状往往隐藏于其他心理和躯体的症状中,而躯体症状最容易造成误诊,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另外,适当的自我调整也是必要的,包括保持心情平静、解除精神负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等。对于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教育,缓解由于焦虑及心理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各种升糖激素的分泌,预防或改善抑郁症;对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应建议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找到简单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另外通过家庭治疗使家人尽可能关心照顾患者,给患者提供一个和谐愉快的生活或工作环境,都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及血糖的控制。而如果通过上述方法,患者症状仍持续不能缓解,则需要到医院心理或精神门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选择药物治疗。

2、  抗抑郁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心境及葡萄糖调节。传统的抗抑郁药物包括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三环类药物(TCA)、四环类药物,但由于其能导致食欲增强、体质量增加、血糖升高等副作用较多,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应当慎用。而新一代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轻微的降低血清葡萄糖和体重,对食欲影响很小,是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副作用最小的药物,目前国内可获得的SSRIs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氟伏沙明。首选盐酸氟西汀,20-40mg/日,上午1次顿服。如患者睡眠不好,或原有焦虑症状加重,可加用阿普唑仑,晚间服用或2次/日。

近来问世的新型抗抑郁剂有:米氮平(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释放、拮抗5-羟色胺2受体)、文拉法辛(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吗氯贝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安非他酮(去甲肾上腺素能增强及多巴胺再摄取抑制)。但这些新药在老年人中使用的资料(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十分有限。对于老张这种老年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治疗上还要注意:老年人复发率高,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在老年人中使用抗抑郁剂治疗,要注意“起始剂量低,加量慢”的原则,防止低剂量的抗抑郁药治疗造成治疗的不充分,使病情呈慢性化,而且还易导致复发;注意既往治疗史及家族史:一般说来,以往有效或家族中同类疾病患者治疗有效的药物,很可能会再次有效。

老张由于抑郁患上了糖尿病,面对糖尿病的困扰恐怕抑郁情绪会进一步加重,如不能正视自己的疾病,不及时加以疏导、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对于所有糖尿病人,从患上糖尿病开始就应提防抑郁症缠身,如果发现自己有以上抑郁症状,千万不能不管不顾,应及时进行治疗,因为抑郁反过来会影响血糖控制,加重糖尿病病情,加速并发症的出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