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常常用 ,这 4 大不良反应怎么破?

2017年08月31日 2052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胺碘酮是临床上应用率超 60% 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其不良反应也累及多个器官。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例,对胺碘酮所致的肺毒性、心功能障碍、肝毒性、甲状腺机能障碍等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肺毒性


病例 1

患者男,67 岁,因「胸闷气促伴咳嗽 1 个月」,有吸烟史 20 余年,已戒烟 12 年。高血压病史 15 年,心律失常 2 年余,服用胺碘酮 1.5 年。


X 线胸片显示双肺斑片状阴影。胸部 CT 显示双肺弥漫性斑片条索样病灶。经抗感染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行胸腔镜下肺活检术,肺组织细菌、霉菌培养阴性。冰冻石蜡提示慢性炎症伴纤维化。


处置

药物性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停用胺碘酮,给于甲泼尼松龙 40 mg,iv ,gd。用药两周后症状明显好转,改口服泼尼松龙片 30 mg,每天早晨一次。随访,3 月后肺部病灶消失。


分析

胺碘酮的肺毒性原因:胺碘酮及其代谢物去乙基胺碘酮主要蓄积于肺脏细胞溶酶体中,可阻断内源性磷脂循环,导致磷脂在肺泡巨噬细胞、Ⅱ型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其他间质性细胞内的沉积。


该损害临床发生率为 1%~20%,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急性和慢性的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大多数患者发病隐匿,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进展迅速且有极高的死亡率。


建议

凡需胺碘酮治疗的患者,给药前及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 X 线胸片或肺高分辨率 CT 以及肺功能,每 3~6 个月随访。一旦诊断药物性肺损伤必须立即停药。症状明显或是进展的病例中推荐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建议口服泼尼松 0.5~1 mg/kg 并逐渐减量,持续 4 个月以上至病灶消除。


心功能障碍


病例 2

患者女,64 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心脏扩大,心功能Ⅳ级,入院当日经积极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治疗,病情相对平稳。


下午 4 时患者在用力排便后出现心慌,心电图示房颤,心室率 150~180 次/min,无明显 ST-T 改变,遂给予 5% 葡萄糖注射液20 mL + 胺碘酮 150 mg 静脉注射治疗。注射约 1/2 剂量时,患者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冷汗、四肢凉、燥动,小便失禁。


心电监测示交界性心律,40~50 次/min,测血压为 0,大动脉波动触不清。立即给予多巴胺 3 mg 或 5 mg 交替静脉推注,并以多巴胺 100~800 μg/min 静脉泵入 2~3 h 后,患者血压升至 96/68 mmHg 病情逐渐平稳。


分析

胺碘酮是以 Ⅲ 类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兼具 Ⅰ、Ⅱ、Ⅳ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


但是,胺碘酮对窦房结和房室结有抑制作用,常会出现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甚至房室传导阻滞,还可使低血钾的患者出现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尖端扭转型室速等严重的心律失常。


建议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共同制订的多版《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及《房颤管理指南》等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一直不推荐胺碘酮治疗预激伴房颤。


指南引用的相关试验证明伊布利特,普鲁卡因胺和氟卡胺等药物能够延缓旁路传导,应作为所有旁路相关性心动过速治疗药物的首选。


肝毒性

病例 3

患者,76 岁。因「阵发性性心悸 2 h」就诊。既往史: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2 型糖尿病史。


心电图检查示室性心动过速,心率 182 次/min。静脉推注两次胺碘酮(150 mg)后转复为窦性心律,但仍有频发室早,故予胺碘酮(2 mg/min)维持静点,6 h 后减为 1 mg/min。24 h 后血液生化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 43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 367 U/L。


处置

由于无肝病史,一个月前查体肝功能正常,故考虑为静脉胺碘酮造成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即刻停用胺碘酮,给予保肝治疗1 周后,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分析

有报道,15%~30% 应用胺碘酮的患者可出现无症状性肝损害,可表现为急性和慢性肝损害。其发生机制有三:


1. 直接性肝损害。实验发现,胺碘酮可抑制脂肪酸在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氧化,导致肝细胞的微泡变性;


2. 胺碘酮注射液中助溶剂吐温 80 致肝损害,使肝细胞渗透性增加,转氨酶漏出;抑制 CYP450 的 3A4 途径,从而抑制胺碘酮代谢,促肝内蓄积,导致肝细胞毒性;


3. 可能与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心功能不全、低血压导致肝脏血液灌注不良及合并用药有关。因此,长期使用胺碘酮需注意随访和肝功能监测。


甲状腺机能障碍


病例 4

患者男,69 岁。因「扩张型心肌病 2 年,反复晕厥 1 个月余」就诊。诊治经过: 晕厥发作时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心率 220 次/min。患者于 1 年前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同时服用胺碘酮、美托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及利尿剂。


置入 ICD 后 4 个月,患者常规复查时,自述颜面浮肿伴乏力。甲状腺功能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增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提示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遂停用胺碘酮,增加美托洛尔剂量(95 mg/d),1 个月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但再次发生心悸、晕厥 2 次,并有电击感。


ICD 资料显示,两次室速发作后 ICD 及时识别并放电治疗。因患者血压偏低,不能再增大美托洛尔剂量,故再次服用胺碘酮。2 个月后患者又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但考虑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难以控制,遂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50 μg/d)替代治疗,纠正甲状腺功能低下。上述治疗至今未再发室速。


分析

胺碘酮所致甲减的临床症状有时并不明显,主要依赖于血 TSH 升高和 T4 降低诊断。甲减多发生在胺碘酮应用早期,病程可呈暂时性或持续性,后者常见于有甲状腺基础疾病者。


建议

患者出现甲减后可停用胺碘酮或选用口服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如上述患者即存在难以控制的室速。此时常选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起始用左旋甲状腺素片(12.5~50 μg/d),每 4~6 周增加 1 次剂量,直至 T4 值接近正常上限水平。


小结


除上述举例外,胺碘酮引起的药源性疾病还涉及眼睛、皮肤、神经、肾脏、胃肠道、生殖系统、血液和淋巴系统等多器官和系统。


另外,每片 200 mg 的胺碘酮含碘 75 mg,因此建议用胺碘酮之前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


临床用药时应加强问诊、随访和监测,尽量减少胺碘酮导致的药源性疾病发生。


胺碘酮的 16 种用药错误,每一种都致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