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必读(转载)

2015年11月14日 886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厌食症是指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是现今小儿中常见的病症。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造成小儿“面黄肌瘦、个子矮小”,是当今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

【病因】

       厌食症病因多种多样,归纳有以下几种:

       1.全身性疾病的影响  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厌食的表现,其中消化道疾病尤为明显,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厌食。

       2.药物影响  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导致厌食。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一些抗癌药物更容易引起厌食。

       3.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  锌缺乏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4.气候影响  如夏天炎热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

       5.喂养不当  这是当前最突出的原因,城市尤为明显。原因是家庭经济改善、市场儿童食品供应增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乱给“营养食品”,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反使食欲下降。

       6.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  仅指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类厌食。发病因素与临床表现如下:

       (1)急性精神刺激:如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心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2)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有时饭后出现呕吐。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等。

       (3)错误教育的影响:

       ①家长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儿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响其情绪,使食欲降低。

       ②家长过分注意儿童进食,反复诱导或以威胁手段致反感而厌食。

       (4)顽固性神经性厌食:个别女孩神经性厌食可十分严重,病人极度消瘦,无力,与严重营养不良有类似之处。如体温偏低,怕冷,心率减慢,血压偏低,肢端发绀,年长女孩有闭经,贫血,并有维生素、蛋白质缺乏的特征。

【疾病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血生化检查血浆蛋白下降,顽固性神经性厌食症患儿有17-羟类固醇下降,血浆皮质醇含量正常或偏高等。

其他辅助检查:

       应常规拍胸片,做B超、心电图等检查,以寻找病因或排除疾病。

【治疗】

       1.合理喂养  大力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做到合理喂养。4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很少有厌食。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不要操之过急。小儿饮食以主副食为主,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

       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以免血糖升高影响食欲,饭后吃水果,睡醒午觉可以集中吃些糕点和糖果。家长要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荤素搭配、不要偏食。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因种种原因,即使有几次小儿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不要威协恐吓小儿进食,也不要乞求小儿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

       3.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为全身疾病引起的厌食,原发病治愈后,食欲自然会增加。

       4.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5.纠正微量元素缺乏  若有缺锌,口服葡萄糖酸锌。

       6.助消化剂  口服胃酶合剂或干酵母片对增进食欲有一定作用。

       7.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促进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能减轻腹胀、制止恶心、呕吐,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厌食有较好的作用。

       8.激素疗法  一般不用。

       9.针灸与捏脊疗法  有一定效果。

       10.神经性厌食治疗  首先要消除引起患儿不宁的各种精神刺激因素。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患儿产生良好的情绪。用针灸配合语言暗示有较好的作用。常用穴位为安眠2、足三里、合谷等。

       11.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小儿厌食症有独特的效果。因此了解中医对厌食症的理论,学会中医治疗实为重要。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脾主运化”。厌食症主要由于脾胃功能失调。

       (1)原因:

       ①食滞:小儿脏腑娇嫩,加上饮食不知饥饱,易伤及脾胃,造成“食滞”,“脾胃不和”,运化功能失调,故出现厌食。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食滞日久,滞热内生灼伤阴液,耗伤正气,导致虚像毕露,遂转为疳症(营养不良Ⅱ°、Ⅲ°)。

       ②脾湿:多见于大孩,历夏季,暑湿之气偏盛,湿邪内侵,脾被湿困,运化受阻,引起厌食。

       ③先天不足、元气虚弱:因早产或其他原因,使小儿发育不成熟,小儿先天元气不足,肾气不充,脾胃功能虚弱,运化无权,发生厌食。

       ④脾胃虚弱:因重病或久病,正气亏乏,伤及脾胃,脾失健运,引起厌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