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生和儿子做科普

2018年01月27日 87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医生做科普不少见,但您见过医生和儿子一起做科普的吗?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种莉和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许闻轩称得上“首开先河”,几个月前,二人合作的一篇“漫画耳石症”的科普帖子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他们的故事。

漫画并不复杂,线条简单,是小学生都可以看懂的科普帖子,也适合给家里老人使用。

漫画介绍了在眩晕门诊,患者说:“医生,我得了一种怪病,不敢睡觉!躺下、起床、翻身的时候天旋地转,还会恶心、呕吐。不到1分钟就好了,走路的时候又不晕了。做了头部和颈椎核磁,说我是脑供血不足。打了五天吊针,根本不起作用!我到底是怎么了?谁能救救我!”

医生回答:“初步考虑耳石症。”患者听错了,说:“耳屎症?要掏耳屎吗?”医生解释:“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内耳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颗粒脱落后掉入半规管,当头的位置突然改变,耳石碎屑在半规管内移位,从而产生眩晕。耳石脱落的原因不明,也可能与头部外伤、长期斜卧及各种内耳疾病有关。耳石症的确诊需要通过手法或仪器进行变位试验。SRM眩晕诊疗系统相比手法检查,能精确定位、定量、定速。医生对眼震及其曲线的观察更精细,避免患者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受伤,还可用于检测前庭功能。复位治疗:使脱落的耳石重新准确回到属于它的地方——椭圆囊。”

生动的漫画加上通俗易懂的语言,一目了然,不仅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因,还学到了很多疾病知识。好评如潮,难怪转发量超过10万次。近日,种莉和11岁的许闻轩再次执笔,推出“漫画脑卒中”,再次引起网友们高度关注。

“院子里的王爷爷生病了,走路一瘸一拐,大家说他中风了。我听说过中箭、中奖,‘风’怎么中?‘中风’又叫‘卒中’、‘脑血管意外’,分为缺血性(血管阻塞)和出血性(血管破裂)。中风患者的救治每延迟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者,可能会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中风后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怎么发现呀?我也很绝望呀。”“如何快速识别中风?请记住‘FAST’原则。F=face(脸),A=arm(手臂),S=speech(言语),T=time(时间)。露齿或者微笑,嘴角是否歪向一侧;闭上眼睛,双臂平举10秒,是否有一只手臂维持不住;说一句话,是否有说不清楚、词不达意或无法说话。出现上述任何异常,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记住发病时间。时间就是大脑!缺血性卒中:发病4.5小时之内,合适的病人可静脉溶栓;发病6小时之内,合适的病人可动脉取栓。出血性卒中:尽早给予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明确出血原因。二级预防:得了中风的病人,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健康生活,预防中风复发。遗留后遗症的病人,要在医生指导下,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以减轻残疾。”

提起自己创作漫画科普帖子的初衷,种莉说:“在坐诊时,我发现一些很难用语言解释的问题,一旦画出来,患者立刻就明白了,所以就萌发了用漫画的形式来推广医学知识的想法。”其实很多病痛防范大于治疗,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诊一些因不懂医学常识而耽误治疗的病例,让她非常痛心。为了把这些专业常识和术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患者,她想到了漫画。“将医学术语进行简单化,我在行,可漫画怎么办?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得知后,自告奋勇进行漫画创作……”就这样,母子二人一拍即合,开始了科普漫画的创作之路。

爱画漫画的许闻轩上次因为《漫画耳石症》一炮走红,成了班里的小红人,听说好多电视台都要采访他呢!

种莉表示,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广大患者建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正确防治理念。

母子搭配,科普不累,为他们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