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分析决定诊断无误——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影像鉴别...
2018年07月13日 873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脊膜瘤和神经鞘瘤是椎管内常见的两类肿瘤,多为良性。脊膜瘤是生长在椎管内的脑膜瘤,好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偶可见于儿童。而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式细胞,男女差别不明显,年龄20~40岁多见。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腰背疼痛、节段性感觉障碍及排尿排便困难,故术前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陈鑫
1.脊膜瘤的MRI特征
①好发部位及病灶形态:脊膜瘤好发于椎管内胸段,髓外膜下,少数位于膜外,也有类似髓内肿瘤者。②内部结构:脊膜瘤多为实性,囊变坏死少见;③平扫信号特征:椎管内脊膜瘤与颅内脑膜瘤相似,也有其典型的信号特征。文献报道脊膜瘤内砂粒体较为常见,理论上钙化灶,但脊膜瘤中所出现的钙化往往十分细小,MRI对于这种细小的钙化往往并不敏感,因此脊膜瘤中出现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的情况不常见;④肿瘤强化特点:脊膜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和“脊膜尾征”是脊膜瘤的两个重要特征。呈明显强化或者中等强化,“脊膜尾征”表现为瘤体局部硬膜增厚,线样强化并与瘤体紧密相连。⑤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肿瘤与硬膜面广基相连,大部分与硬膜呈钝角,其与硬脊膜接触面均平直,这与硬膜增厚,阻挡其生长有关。与脊髓接触面圆钝、分界清楚,肿瘤邻近上下蛛网膜下腔增宽而对侧变窄,脊髓呈半月形或弧形受压及向对侧移位。此外,瘤内钙化也是脊膜瘤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依赖于CT等设备的综合诊断。
2.神经鞘瘤的MR特征
①好发部位及病灶形态:神经鞘瘤起源于雪旺式细胞,可发生于椎管内各个节段,并延及硬膜内外生长呈哑铃状,“哑铃状”提示了肿瘤的跨膜生长,脊膜瘤也可跨膜生长,而神经鞘瘤更易延椎间孔向膜外生长,导致椎间孔扩大,可以说肿瘤的“哑铃状”生长也是导致椎间孔扩大的原因。故“哑铃状”是两者极为重要的鉴别点;②内部结构:瘤内囊变、坏死多见,③平扫信号特征:T1WI多为等、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较多。主要与神经鞘瘤细胞外间隙较大,细胞外液丰富,肿瘤含水量高;肿瘤易坏死、液化与囊变;肿瘤实质内部含血窦与毛细血管等丰富,且血流速度慢等方面原因有关;④肿瘤强化特点:肿瘤多呈明显强化。环形强化病理上一方面多由于肿瘤中央坏死、囊变引起:肿瘤血管或毛细血管扩张引起变性与出血形成囊肿,显微镜下可见含铁血黄素或包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肿瘤内部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增厚,引起缺血、坏死,显微镜下可见多量玻璃样变性的血管;肿瘤黄色瘤变性而引起瘤体内部的泡沫细胞变性,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单独或协同作用而引起,另一方面,少数肿瘤中央缺乏血管或细胞排列紧密,对比剂难以快速在此聚集,这时,如果延时扫描则可见延时强化;⑤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肿瘤与硬膜面夹角全部为锐角,与脊髓接触面分界清楚,肿瘤邻近上下蛛网膜下腔增宽而对侧变窄,脊髓受压及向对侧移位,骨质未见明显破坏。
脊膜瘤和神经鞘瘤各有其MRI特征。性别和发病部位、肿瘤形态、邻近椎间孔扩大、肿瘤与硬膜面夹角、脊膜尾征、肿瘤内部囊变、坏死、T1WI信号强度、T2WI信号强度、T2WI信号混杂性、环状强化对其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当患者为女性、胸段、肿瘤形态呈椭圆形、与硬膜面夹角为钝角、出现脊膜尾征,无坏死囊变时,倾向于脊膜瘤的诊断;当肿瘤形态呈哑铃状,出现邻近椎间孔扩大,与硬膜面夹角为锐角,瘤内有坏死囊变,T2WI信号混杂、出现环状强化,倾向于神经鞘瘤的诊断。
你与我相遇是缘分,保驾护航是种职责,相信肿瘤医院,相信肿瘤医院脑脊柱外科团队——陈鑫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