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应警惕泌尿系感染

2018年10月12日 728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是一个内分泌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糖尿病病人:以发热、纳差、恶心、胃部不适等不特异的症状就诊,查血糖很高,没有其他的自觉症状,查血象白细胞高。遇到对糖尿病不熟悉的急诊科医生,有时就会以急性胃肠炎收住到消化内科,而实际上却犯了大错。 绍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楼大钧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知道糖尿病的主要急性并发症之一就是感染,其原因是高血糖使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吞噬、杀菌功能明显下降,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易遭受各种感染,其中泌尿系感染在糖尿病所合并的感染性疾病中发病率高居第二,仅次于肺部;我们上述的这些病人大多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患了无症状的泌尿系感染,从而诱发了糖尿病酮症的发生,在出现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同时会有恶心、腹痛等糖尿病酮症的伴随症状,而且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也会有所升高,但是并不是患了胃肠炎。

 


什么样的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泌尿系感染呢?

(1)血糖处于较高水平,控制不良的患者。由于这些糖尿病患者血和尿中葡萄糖含量较高,而葡萄糖是细菌的主要营养物质,为细菌的繁衍提供了绝好的环境。

(2)糖尿病病程相对较长且高龄段人群。老年女性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女性泌尿生殖道pH值降低,泌尿道黏膜变薄,易发生尿路感染;老年男性前列腺病包括前列腺增生、细菌性前列腺炎明显增多,致尿液引流不畅,残余尿增多,细菌易逆行进入膀胱而致病。病程较长的患者由于出现植物神经病变、形成糖尿病性神经性膀胱,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可在 9O%以上。

(3)女性患者尿道的生理及解剖特点特殊(尿道短而宽),较男性更易发生尿路感染。(4)合并糖尿病肾病者。糖尿病肾病患者较合并其他并发症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可能是由于蛋白从尿中排出,使血清蛋白水平降低,抵抗力下降,部分患者肾功能受损,尿量减少,通过排尿对细菌的冲刷作用减弱有关。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有何特点呢?

(1)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这些患者并没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经尿液的化验检查的确是患了泌尿系感染。无症状可能与糖尿病病程延长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使局部敏感性、刺激性减低有关,也可能与老年人反应迟钝、多种疾病症状重叠以及高血糖、多尿掩盖了膀胱刺激症状有关。另有研究认为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的降低,泌尿道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等)产生减少,因此同非糖尿病患者比较,不易产生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的临床表现,更多地表现为无症状菌尿。

(2) 由于无症状,不能及时发现,导致炎症迁延、延误治疗。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反复出现,这与治疗不规范、不彻底、细菌产生耐药性有关。因此糖尿病合并的尿路感染具有发病率高、起病隐袭、易反复、需综合治疗的特点。

(3)由于绝大多数的尿路感染是外源性的上行性感染,因此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以G-杆菌(肠道细菌逆行感染)为主,其次是G+球菌,还有一小部分是真菌。

 


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后无自觉症状,而是在做尿常规检查时才被发现,这些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是容易被忽视的人群,感染不能及时发现,致使炎症长时间存在,可导致慢性肾脏损害,同时可能使糖尿病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感染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我们内科医生及糖尿病患者本人均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诊疗过程中应提高警惕,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1)应积极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多饮水、勤排尿,保持外阴部清洁。

(3)有神经性膀胱者排尿时按压下腹部,以促进尿液排净。尿潴留严重者要予导尿,使菌尿尽快排出,以利于感染控制。但应尽量减少插管次数及保留时间,给予抗生素膀胱冲洗,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铵等,待感染控制后,可考虑耻骨上膀胱造瘘。

(4)定期检查尿常规,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一旦发现尿路感染,要先做尿细菌培养和药敏,再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做尿培养,而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否则,既影响治疗效果,又可造成细菌耐药性、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需要强调的是:急性肾盂肾炎是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类型,而肾盂肾炎是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原因。对泌尿系感染尤其是急性肾盂肾炎,控制血糖应采用胰岛素治疗,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联用,以尽快控制病情,防止恶化,且疗程要长,最好2周以上。停药后仍需多次留取中段尿培养,连续3次阴性方算治愈,否则易复发。

(5)对合并有肾病和肾功能不全时慎用或禁用损伤肾脏的药物,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