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惊吓也会导致孩子口吃,家长莫要强制纠正!

2017年09月16日 1458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口吃,是一种语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说话不自主的重复,没有节律,发音延长或间断。这种病大多在儿童时期发生。那么到底口吃与心理有没有关系呢?

宝宝口吃与心理有关
发生口吃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据调查发现,心理因素是造成口吃的重要原因。儿童的模仿能力和接受暗示的能力是很强的,在这个时期也是儿童学习、掌握语言的时期。如果周围有人口吃,儿童便会很快学起来,逐渐的就产生了口吃。
糯米在幼儿园时,看到小朋友说话结结巴巴,觉得挺好玩,于是模仿起来。刚开始,只是偶尔说话带点结巴,家长不以为然。这几天开学了,他结巴更严重,上课回答问题时口吃得非常明显。

也有的儿童因为受到家长、老师或周围一些人的严厉惩罚或训斥,使精神突然受到严重打击,由于这种恐惧的情绪或惊吓引起了口吃。
刘勇专家表示:口吃是语音节律障碍的一种,表现为言语不自主的重复,发音的延长或停止。在学龄儿童中,口吃发生率为1%-2%,而男孩比女孩多2-4倍。在2-4岁的儿童中出现的口吃大部分是一种暂时性口吃,随着年龄的增长,表达能力的提高,口吃现象会消失,因此父母发现孩子说话结巴时不应过多指责。“口吃可能是心理与生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模仿他人口吃,是造成儿童口吃的一大原因。”
刘勇专家指出:遗传因素、精神刺激、父母过分严厉、躯体因素等也是口吃的原因。“父母离异、环境突变、严厉的惩罚、突然强烈的惊吓等,均可造成孩子的紧张心理,可能成为口吃的重要发病原因。还有,孩子说话不清时,父母立即打断、纠正、指责,会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害怕说错话,越紧张越容易造成结巴。”

孩子口吃如何纠正
对他讲话要放慢,每个字说清楚,同时也要求他讲得慢,不要着急,但是当他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你就听着,不要重复学他,等他讲完,过一会儿让他再说一遍,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再讲同一句话,就会好得多。
心理治疗。家长要为口吃的孩子创造一个愉快安定的环境,消除其思想负担,以减轻患儿的口吃症状;当孩子有口吃时,不要模仿、嘲笑孩子,不要使周围的人过分注意孩子说话的缺陷,不能表现出急躁情绪或粗暴地中断孩子讲话,父母应多给予安慰和鼓励;指导孩子说话时放慢速度,降低音量,从容不迫地讲,引导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营养全面的食物:患有口吃可以适当的通过饮食来辅助治疗,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证饮食的营养全面,才有利恢复。营养主要包括维生素、糖类、矿物质、脂肪类。这些都广泛存在于肉类、菌菇类、干果类、食用油中,荤素搭配,粗粮细做,换着样吃,就不会导致营养不良。
家长在纠正儿童口吃时,要注重倾听和交流。2-3岁的儿童语言机制尚不完善,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当孩子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时,家长要注意耐心倾听,不要急于纠正,一定要等孩子讲完。要在反复的发音、讲话中慢慢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

刘勇专家建议,平时应多让孩子唱歌、念儿歌、讲故事或复述快乐的事,锻炼其说话的连贯性,从而纠正口吃。减慢孩子说话的速度,这样既可减少口吃的发生,又可使人听得清楚,当孩子不再口吃时,再慢慢提高其说话速度。也可让孩子说话时降低音量,因为轻声地说话能有效地防止口吃。而对于焦虑症状较重的口吃患儿,可就医治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