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眼科黄斑疾病光动力治疗的医患双方沟通
2019年03月22日 853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而黄斑是眼睛视觉最敏锐的部位。黄斑病变,尤其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引起视力明显下降,视物变形,有黑影出现,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视力严重丧失甚至失明。由于黄斑位置的特殊性,其治疗目前是国际性的难题。由于治疗效果差,患者常承受生活工作压力,常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绝望,忧郁,失眠等心理反应。光动力疗法是目前国际上治疗这一类疾病的最先进的方法。但是光动力疗法价格昂贵(一次大约一万四千元),而且需要多次治疗,也不能预防疾病再次复发。此时良好的医患沟通能使病人感受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理解,使患者情绪稳定,得到心理满足[1-2]。因此要使患者配合光动力的治疗,医患之间互相理解,加强医患双方沟通是非常必要的[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苏兆安
一.光动力治疗前的医患双方沟通
(一)提供治疗真实信息获得患者信任[4]:首先告知患者光动力疗法原理是指光敏剂维速达尔经静脉注射定时、定量进入血液循环,到达眼底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处聚集。然后经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产生光化学反应,使新生血管栓塞、萎缩[5]。光动力疗法中激光能量很低,不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损伤[6]。光动力疗法效果取决于三个参数:光敏剂的组织浓度、自光敏剂摄入到暴露于光源时间的间隔和释放的光剂量[7]。光动力疗法的应用使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有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提高或保持患者现有视力成为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关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光动力治疗国内外已有报道并取得较好效果[8-12]。客观介绍光动力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的优点缺点,包括价格,疗效,副作用,疗程等等,让患者对病变发生机理及治疗原理有全面真实的了解。然后向患者讲解治疗实际操作过程;向患者提供治疗过程中各种主观的真实感受,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医护人员所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有研究表明向患者提供真实信息,给患者制定周密,充满希望的治疗计划,能使患者对医生的治疗高度信任。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细节,可消除患者一些错误的观念。医生与患者沟通不要使用医学术语,鼓励患者多提问,允许家属在场,解除患者紧张。最后治疗需要患者本人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二)加强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可以允许患者家属参加医患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家属有时可能提供疾病的一些信息,能够更加冷静和理智思考问题。有些患者考虑家庭经济条件,常常有放弃治疗的想法。这时候家属的支持则非常关键。可向家属发放一些科普读物及告诉相关网站,使家属了解光动力治疗相关知识,了解治疗的必要性。鼓励患者积极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光动力治疗需要避光,因此要家属携带治疗所需的遮光物品如深色太阳镜、长裤、
手套、深色袜子。而且要监督患者5天内不要外出,避免使用强光直接照射,以免发生光毒性反应。要告知涂防晒用品无效。病人如有肝、肾疾病,排泄较慢,可能延长皮肤避光时间。另外告知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噻嗪类利尿剂、降压药、甘露醇、乙醇、钙通道阻滞剂、多粘菌素B等药物会影响光动力疗效,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应用。
二.光动力治疗期间医患双方沟通
由于患者对光动力治疗了解较少,对治疗有恐惧及紧张心理,加上患眼病后担心预后及经济压力较大,心理负担很重。要详细告诉患者治疗每一步骤,消除病人顾虑,取得信任,更好配合治疗。由于光动力疗法价格昂贵,且需要定时、定量,匀速输入静脉内,因而一次性成功注射显得非常重要。一旦药物渗出血管外将造成局部严重疼痛,皮肤及组织肿胀,还会因剂量不足造成眼底病变治疗效果下降。光敏剂输注后15分钟进行激光照射,治疗中要求患者配合固定好头部位置,以保证照射时眼底病变部位不会偏移。 如在治疗中出现注射部位药物渗漏、皮肤肿胀、疼痛、变色,则立即停止注射。尽快选择另外静脉,重新在输液15分钟后开始激光治疗。在药物渗漏的局部涂消炎药膏,局部冷敷,局部避光,直至局部肿胀变色消失为止。病人的良好配合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光动力治疗后的医患双方沟通
治疗结束后嘱病人休息片刻,告诉病人药物会在3天内排泄完毕,要在5天内避免强光照射,不要外出,避免看电视,以免发生光敏性皮炎,告之正常饮食。有极少数患者在治疗后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网膜出血,背痛等,要立即与医生联系。嘱患者术后定时复查。治疗后嘱患者戴上避光物品,检查有无皮肤裸露,确保安全。避免出现全身及局部的不良反应,以期取得良好的疗效。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改善,症状消失,常常错误认为治愈,出现不遵医嘱,放纵自己等情况。这时候医生要告诫病人病状可能复发,要定期复查,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嗜好。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常出现焦虑情绪。医生要和患者及时沟通,讨论治疗的次数,制定再次治疗计划。要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培养乐观情绪,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光动力疗法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而且更需要医患双方配合沟通。
医患关系中双方主体都是现实中有个性,有尊严的活生生的人,医患关系的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被不断丰富和更新[13-15]。面对医学模式的演化,关注人们需求的变化,重视和坚持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不仅要重视和病人的交流,认真负责地处理疾病,还要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16-17]。只有真正做到医患双方的平等和尊重,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减少冲突,才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