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泌乳素型垂体瘤,是否必须接受手术治疗
2020年09月02日 79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泌乳素型垂体瘤是垂体前叶的泌乳素细胞合成和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引起的下丘脑-垂体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统计可占到分泌性垂体腺瘤的40%-60%,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中以3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期,5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下降。
泌乳素型垂体瘤有哪些表现?
泌乳素型垂体瘤的临床表现男女有别
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规律、泌乳、头痛、视力下降、不孕、体重增加。由于女性患者往往较早出现月经紊乱、闭经、溢乳等内分泌症状,并且泌乳素腺瘤多发生于青春期和生育期女性,故女性患者就诊时间一般较男性早。
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性功能下降、体重增加、乳房发育等。
诊断该病,需要做那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基础泌乳素(PRL)测定:通过采取血标本,测定血PRL基础浓度;血PRL在20μg/L以下:可排除高泌乳素血症;20-40μg/L:需要重复测定;20-200μg/L:可见于垂体瘤,但亦可见于其它原因引起的泌乳素升高;大于200μg/L:垂体瘤的可能性很大。
2、蝶鞍区CT及核磁共振(MRI)检查
蝶鞍CT和MRI是普遍使用的影像检查方法,MRI扫描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并且可以多方位成像,在鞍区病变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以及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等多个方面都明显的优于CT检查。因此,MRI检查是目前观察鞍区病变,尤其是对于垂体腺瘤的检查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临床上,泌乳素型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性治疗等选择。通常来说,微腺瘤绝大多数不会生长,所以手术干预通常不作为首选。
泌乳素型垂体瘤患者是不是需要做外科手术切除,需要依据肿瘤大小、血催乳素水平、全身情况、药物治疗反应,患者的意愿以及对生育的要求综合判断!
近年来,随着神经导航及内镜等仪器设备的发展及手术微创技术水平的提高,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可以使经蝶窦入路手术更精确、更安全、损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因此,经蝶窦入路手术也是垂体催乳素腺瘤患者除药物治疗之外的另一选择。当然,对于侵袭型巨大垂体腺瘤患者则可采用开颅手术。
手术几乎没有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绝大多数与全身状态差及脏器功能障碍相关。临床一般建议以下几类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
1、垂体微腺瘤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者。
2、药物治疗反应较大不能耐受者。
3、巨大垂体腺瘤伴有明显视神经压迫,药物治疗无法控制血催乳素和缩小肿瘤体积
4、经药物治疗3-12个月后,血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但肿瘤体积仍没有变化,需考虑垂体无功能腺瘤可能。
5、性垂体腺瘤伴有脑脊液鼻漏,或药物治疗后出现脑脊液鼻漏者。
6、带瘤生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拒绝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者。
7、药物治疗或其他原因引致垂体瘤卒中,表现剧烈头痛和急剧视力减退者。
8、垂体大腺瘤伴囊变,药物治疗通常无法缩小肿瘤体积。
9、经验丰富的术者认为有较高手术全切除预期,且充分考虑到患者手术的意愿。
目前,外科手术在泌乳素型垂体瘤患者治疗中主要的目的在于:
1、迅速缓解内分泌异常,血催乳素降至正常范围。
2、保留正常垂体功能。
3、尽可能减少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