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为什么生个娃就那么难呢?——微米塑料和纳米塑料对人类健康影响
2022年10月02日 80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MNPs的污染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在人类粪便中检测到各种类型的MNPs(Schwabl,2019年),这表明人类再无意中摄入了不同来源的MNPs。它还告诉我们,塑料颗粒可以通过胃肠道排出体外。除此之外,在人类结肠切除标本中也发现了MNPs(Ibrahim,2021年),这提供了微塑料能够进入人类结肠的证据。Ragusa和Braun在2021年报告了在孕妇胎盘中发现的MNPs,这引起了严重关切。最近,一项研究证实了人体血液中存在MNPs(leslie,2022年),表明MNPs能够在体内流动并滞留在器官中。
人类主要通过三种主要途径接触到MNPs,即食入、吸入和皮肤接触。目前,食入是主要的接触途径,因为最近的研究发现,食物、饮用水和日常使用的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含有大量的MNPs。亚微米范围内的MNPs,特别是100纳米以下的纳米塑料,可能能够穿透细胞膜并越过肠屏障,可能到达血流,然后转移到其他器官,最近已有研究证实,纳米颗粒可以进入细胞内,影响肝脏和肺细胞功能(郑春苗,2022)。几乎所有来自肠道的血液在进一步分布到体内之前都要经过肝脏,这可能会导致MNPs穿过肝脏中的上皮屏障而积聚。单核细胞增多症还可能穿透血脑屏障,在大脑中积聚并表现出神经毒性。据报道,因职业接触而吸入空气中的MNPs的个人,如纺织(尼龙、聚酯、聚烯烃和丙烯酸)行业的工人,与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率有关(Warheit,2001年)。可呼吸的MNPs是指那些可以到达并沉积在肺泡区的MNPs。一些吸入的MNPs可能能够穿过肺的上皮屏障并转移到次级器官。虽然皮肤接触被认为是最不相关的进入途径,但有证据表明,纳米塑料可以穿过皮肤屏障(Revel,2018年);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禁止在个人护理产品和洗涤剂中使用微珠,这变得不那么令人担忧了。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NPs对海洋物种有毒性影响,如生长抑制和免疫应激(DickVethaak和Legler,2021年)。虽然这些影响对海洋物种很重要,但关于MNPs污染是否对人类健康构成相当大的风险仍有争议。由于其复杂多变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聚合物类型、表面化学、尺寸、形状),MNPs毒性的相关结果通常很难解释和比较。阻碍理解MNPs对人类健康风险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关于分析挑战引起的暴露的关键数据。例如,到目前为止,关于测量NPs在自然界实际存在状况的研究很少,因为由于检测极限,当前的分析方法很难覆盖整个纳米范围。尽管对MNPs健康风险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发表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NPs对人类健康有不利影响。
总之,哺乳动物的体外研究证实了MNPs的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细胞毒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遗传毒性、胚胎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肾脏毒性甚至致癌性,而啮齿动物体内模型证实了MNPs在肝、脾、肾、脑、肺和肠道中的生物蓄积,呈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生殖毒性和跨代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