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觉康复的几个误区
2019年07月11日 2117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这些家长在求医的过程中,从医生处,从病友处,从网络上,也不断获得医学知识,加上口口相传的经验分享,常对病情的评估和诊治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交流多了,我从眼视光医生的角度发现常见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纠结于验光的准确,拖延戴眼镜
发现不少手术后还几个月了还不配镜,要知道先白术后很多是无晶眼,屈光状态是高度远视,常常度数在 20.00D以上。家长深怕眼镜度数验不准、配不准,找多家医院验光,发现各个医院验光度数有差异就四处比较,拖延了戴镜的时间。
其实,大致的度数远胜于不戴!不要太纠结第一副眼镜的度数准确性,不要纠结戴不戴,要戴!先有个验光结果,先戴上再说,后续有度数偏差再调整也不迟,早戴早开始视觉康复。
误区二:配镜怕度数高
“什么,度数要2500度,太高了吧,能不能低一点。”不仅很多家长这样认为,连很多医生都有这样的认识。
其实,先白术后的配镜度数“宁高勿低”。
因为无晶体,没有调节,度数配的低还是远视状态,无调节力的远视状态看远不清,看近更不清。而度数配的高,相当于是近视状态,无调节力的近视状态看远不清,但看近一定有个距离是很清楚的,配的越高,清楚的距离越近,近能看清楚就很好进行视觉康复。
误区三:配镜为好看用压贴膜
术后是高度远视眼,度数甚至有2000度以上,镜片显得非常厚,很难看。为了好看,使得外观看起来比较薄,选择在镜片上贴了压贴膜。
其实,压贴膜的清晰度远远比不过厚厚的镜片
建议选择透光度和成像清晰度更好的光学镜片,厚度可以用缩径设计的“草帽片”获得相对良好的外观。
误区四:担心孩子眼睛看的多
很多家长对孩子眼睛问题一直有内疚感,对孩子心疼要命。手术做了后更加注意,电视不能看、手机不能看、书本不能看、灯光不能看,深怕孩子的眼睛用的太多。
其实,术后的眼睛就是要多看
人眼的视觉发育有两个前提条件:清晰的视觉成像和有效时间,术后孩子的视觉问题是成像不够清楚和看清楚的时间不够长。医生担心的根本不是看的太多的问题,而是看的不够问题,尤其是看清楚的时间不够问题,因此鼓励看,前提是戴上眼镜,要遮盖的进行遮盖,鼓励看,清楚的看。
误区五:抱孩子出去玩就是视觉训练
很多家长听别人说户外活动对孩子眼睛有好处,整天抱着孩子在外玩,认为看远比在房间内看近处要效果好。
其实,看近的视觉训练效果比看远处好
因为术后孩子的视力常常很差,远处的物体在孩子眼里其实是灰灰的一片,而近处的物体越近越显的大。看什么大小的物体对视觉康复更有效呢?看孩子视力刚能分辨的极限大小的物体更能刺激视觉发育,而越近看起来越大的就有优势。而且近处的奶瓶、玩具、爸妈的脸具有很好的互动性,触手可得的眼手协调,使得视觉康复更有效。
误区六:怕近视
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抱手里的时间就开始担心孩子近视,怕遮盖多了近视,怕看手机多了近视,怕看灯光多了近视,怕眼镜戴多了近视。。。
其实,视觉康复才是大事,别因小失大
多虑了,近视者很少是弱视,是弱视也是其他原因。相对于近视,弱视和视力康复是大大大事,目前急需要解决的事,每天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近视就放以后考虑吧。
误区七:单眼术后不遮盖还一直戴眼镜
单眼的手术后无晶体眼戴很高度数的镜片,像放大很多,当不遮盖时双眼视物大小相差很大,一般会用好眼在看,而术眼即使戴着镜片也不能用起来看。
其实,单眼无晶体眼不遮盖可以不用戴镜
遮盖时才戴,或验配RGP镜片能让不遮盖时提高术眼的使用可能性。
双眼都是术后,双眼度数差别不太大时,依旧要一直戴一直戴。
误区八:过去纠结瞳距的精确度
说实在的,小小孩的瞳距测量非常难,很难做到准确。
其实,瞳距的精准度对视觉康复影响没那么大
大致的瞳距一样让孩子走在视觉康复的路上,尤其是单眼术后的,不管遮盖还是不遮盖都是用一只眼在看,不会用双眼同时看,而瞳距不准只对双眼在看时才产生影响辐辏的棱镜效果,单眼不会的!
误区九:非常纠结孩子的眼轴的长度
其实,孩子的眼轴长度的增长就像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知道了你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去干预,目前根本没有对这么小孩子眼轴进行干预的研究!
我们能做的事,知道下就可以,别去纠结,每天有2小时以上户外就可以。
误区十:只关注孩子的视力提高了没有
其实,孩子的视力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身心健康发展才是我们要全面关心的,配戴遮盖眼贴,外观的与众不同,常年在医院打交道,其实孩子的心理发展也需要我们关注,治病,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发育。建议家长心里少些疙瘩,把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养,他们的世界不仅仅只有眼睛。我总结的误区,有我个人的一些认识,不一定都对,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