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缺血
2018年01月05日 100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创建人: 曾海 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审核人 专家委员会 提交时间 2018-01-04 10:36:10
疾病介绍
急性肠系膜缺血是缺血性肠病的一种,它是由肠道动脉血供不足或静脉血回流障碍引起的缺血性疾病。 急性肠系膜缺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迅速发展,常导致急性肠坏死、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疾病知识
症状
典型的腹痛特点为突发的中等或剧烈腹痛,呈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加剧,疼痛范围较广泛,定位不明确,定位局限者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可向背部或胸胁部放射。疼痛难以用药物控制。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排空症状,可发生腹胀。
发病 6~12 小时后即可出现肠坏死,患者腹痛虽会有所减轻,但同时出现腹胀、含暗红色液体的呕吐物或血便。
此外,患者还可出现发热、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消失等腹膜炎体征以及心动过速、低血压、酸中毒等感染性休克表现。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增高,淀粉酶、转氨酶及乳酸增高,呕吐物及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急性肠系膜缺血特征性的表现是腹痛与体征极不对称。对于50岁以上、有腹痛与体征不相符的特点、伴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排空表现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急性肠系膜缺血的存在。
病因
栓塞是肠系膜缺血最常见的原因(45%);
心肌缺血、心动过速、风湿热和其它容易引起动脉栓塞的疾病都是急性肠系膜缺血的风险因素。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增高,淀粉酶、转氨酶及乳酸增高,呕吐物及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二、腹部CT及CTA检查:CT 检查的直接征象是肠系膜血管呈条状或不规则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气积液、肠壁增厚、肠壁内气肿、肠系膜肿胀、局灶性或节段性肠壁增厚、粘膜下水肿或出血、门静脉积气、拇指印征、肠系膜呈边缘欠清的条纹状高密度影、动脉不显影、腹腔积液。
诊断
目前缺乏较好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确诊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腹部平片、多普勒超声、CT、MRI 以及血管造影均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但在急诊情况下,腹部 CT及CTA对于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以及排除其他急腹症最具价值。
治疗
治疗原则是维护患者生命,尽可能多地保留有生机的肠管,避免短肠综合征。 一般治疗包括吸氧、止痛、禁食、胃肠减压、扩容、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尤其高钾血症)、抗感染(需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抗凝、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需避免使用加重缺血的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但可应用多巴胺。 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传统的手术治疗包括血栓切除术、肠系膜动脉旁路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切除术及肠切除术。术中需仔细判定肠管活性,必要时曾二次剖腹探查法。
预后
总体预后不佳。肠坏死发生后,死亡率高达 50%~80%,短肠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 20%~60%。
因此,提高患者诊治成功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尤其是发生不可逆性肠缺血之前即开始治疗。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非动脉闭塞性肠系膜缺血、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达标。
出现与本病相关的症状体征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健康问答
外科手术可能导致急性肠系膜缺血吗?
涉及血管的任何一种手术(即使不是故意的)都可能导致。急性肠系膜缺血与外科手术有关,可能是腹部手术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