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毒-络”角度探讨虫类药物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2021年02月08日 794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刺激性干咳,胸部X线见双肺底和周边分布的弥漫性网状格、蜂窝状阴影为特点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目前发病原因未明,病理变化以肺泡壁浸润、增厚、间质纤维化为特点,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IPF具有一定优势,是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运用全蝎、蛤蚧等虫类药物治疗IPF效果良好。现从“毒损肺络”角度探讨虫类药物在 IPF 治疗中的应用。

1.“痰毒”与“瘀毒”是IPF发病的关键因素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邪为病,肺先受之”,因此肺脏极易受毒邪损伤。肺主气,司呼吸,通窍于鼻,合于皮毛,外界邪气可由口鼻、皮毛入内侵犯肺脏,若正值人体正虚邪盛时会导致肺宣降功能失司,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或津液受损,炼液为痰,产生“痰毒”。此外,其他脏腑功能受损也可影响肺脏正常生理功能,致“痰毒”生成。如饮食不节或过食辛辣、寒凉等物,导致脾胃健运失司,或积聚成痰或湿热生痰或寒饮内停,痰浊内生,蕴积于肺,形成“痰毒”。肺毒致病具有伏藏性、正损性以及顽恶性等特点。若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加之感受外邪,并不立刻发病,而是蓄积为毒,量变达到质变而发病。IPF多见于成年人,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加重,病程初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患者忽视,而IPF患者出现影像学的异常通常早于临床症状。

2.“络病”与IPF

久病入络是IPF的重要发病机制。“久病入络”的学术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多次指出“百日久恙,血络必伤”“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久病入络”是因为病程日久,迁延难愈,伤及脏腑肌肉,进而损伤络脉,导致络脉的生理功能失常。“久病入络”的发病特点可简要概括为“久”“瘀”“痛”。IPF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闷喘息,动则加重,均可认为是气血瘀积于肺络,久致肺络不仁,无以继用。IPF急性发作期为肺热络瘀所致,IPF患者肺络营血常不足,导致气络失调、血络失荣,表现出一派络绌血瘀之象。久病入络是IPF重要的发病机制,其病机可分为正虚与邪实,宗气亏虚为中心环节,而宗气亏虚又会导致肺络瘀血痰浊痹阻,损耗营阴,壅滞气机,痰瘀胶着,病情缠绵难愈,久而成痼疾。

3.虫类药物在 IPF 治疗中的应用

IPF患者临床常表现为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在疾病的不同病期均有痰毒征象,且IPF患者易受外邪侵袭,外邪与伏痰相互搏结,出现咳痰、憋喘等症,临床上常用蝉蜕、僵蚕等药物疏风消痰,宣肺止咳。活血化瘀类中药能够通过抗炎、抗氧化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纤维化作用。临床上常用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物解毒消癥,活血化瘀。全蝎性平,味咸、辛,有毒,归肝经,善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蜈蚣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性辛温,有毒,归肝经,可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IPF为本虚之病,病程日久,迁延难愈,除伤及肺络,出现血瘀痰阻,痹阻不通外,还可伤及肾脏,造成肺肾两亏,肾摄纳失司,出现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等肺肾两虚病情,临床常用蛤蚧、冬虫夏草以纳气平喘,补肺益肾。


参考文献

景菲,张伟.-角度探讨虫类药物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8,31(05):135-13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