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型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的诊断和处理

2016年11月05日 1007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目的:探讨自发型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的诊断标准及处理。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确诊的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病例。结果:5例产前确诊,2例生后确诊。平均诊断孕周27.2周(21.1~33.3周),供血胎MCA-PSV>1.2MoM,受血胎MCA-PSV<0.84MoM。7/7例双胎胎盘厚度不均、回声不等(供血胎胎盘增厚、回声增强,受血胎胎盘正常厚度和回声)。5/7例供血胎心脏扩大,6/7例供血胎羊水过少。4例剖宫产病例平均分娩孕周34周。双胎平均血红蛋白差值14.4g/L,平均网织红细胞比值4.8,平均体重差44%。

       结论:单绒毛膜双胎产前超声提示“双胎胎盘厚度不均、回声不等;供血胎心脏扩大”是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的诊断线索。双胎脐带穿刺查脐血血红蛋白差值可在出生前确诊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方法安全可行。胎盘特点为数量少且直径细小的单向动静脉血管吻合。脐带电凝减胎术可用于治疗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

       几乎所有的单绒毛膜双胎胎盘均有双胎间血管吻合。其中绝大部分双胎间输血是平衡的,一旦平衡被打破,将出现单绒毛膜双胎特有的并发症[1]。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是临床上最广为熟知的单绒毛膜双胎并发症,诊断标准为一胎羊水过多伴另一胎羊水过少。TTTS通常被认为是由于慢性的双胎间不平衡输血导致,然而绝大多数的TTTS双胎间血红蛋白差值并不显著,推测体液因素也参与了其发病过程[2]。

       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Twin Anemia-Polycythemia Sequence,TAPS)是近年才被认识的单绒毛膜双胎并发症。2005年,Lopriore发现双胎间严重的血红蛋白差值可不伴羊水量不平衡;进而在2007年提出TAPS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3,4]。

       TAPS有两种类型:自发型和医源型,后者常继发于不彻底的TTTS激光治疗术后[5]。无论哪种类型,胎盘血管吻合的特点均为数量少、直径细小且绝大部分为单向(动-静脉吻合)[6,7]。与TTTS不同,TAPS可能反映了一种纯粹的双胎间输血病理生理过程,双胎间通过少量极细小的血管吻合进行血液转运。

       本文旨在探讨自发型TAPS的产前诊断及围产期处理。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2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7例自发型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病例。单绒毛膜双胎,如产前超声提示“双胎胎盘厚度不均,供血胎胎盘份额增厚、回声增强”或“双胎MCA-PSV不一致(供血胎>1.5MoM或受血胎<0.8MoM)”,常规行双胎脐带穿刺,查脐血血常规;如出生后见胎盘厚度不均,供血胎胎盘份额增厚、苍白,伴双胎间血管吻合细小,回顾性分析出生时新生儿血象。TAPS的诊断标准:单绒毛膜双胎脐血(产前或出生后)血色素差值(受血胎-供血胎)大于8g/dL,伴双胎间慢性输血的诊断依据:网织红细胞比值(供血胎/受血胎)>1.7,或胎盘检查仅见极细小的浅表动脉-静脉血管吻合。

结果:

       7例自发型TAPS经产前或出生后脐血检查确诊,其中5例产前确诊,2例(病例2、4)生后确诊。7例病例产前和出生后临床资料详见表1。孕妇平均年龄31.6岁(24~41岁),平均诊断孕周27.2周(21.1~33.3周),供血胎MCA-PSV>1.2MoM,受血胎MCA-PSV<0.84MoM。7/7例双胎胎盘厚度不均、回声不等:供血胎胎盘增厚、回声增强,受血胎胎盘正常厚度和回声。5/7例供血胎心脏扩大,6/7例供血胎羊水过少。4例剖宫产病例平均分娩孕周34周。双胎平均血红蛋白差值14.4g/L,平均网织红细胞比值4.8,平均体重差44%。

       TAPS治疗方案包括:4例(病例1、2、4、5)行期待治疗(含1例羊水减量)、2例引产终止妊娠(病例3、7)、1例行脐带电凝选择性减胎(病例6)。病例4是我中心确诊的第1例TAPS,产后发现供血胎胎盘水肿增厚、苍白,受血胎胎盘充血深红,双胎胎盘血管吻合数量少、直径细,怀疑TAPS,遂行新生儿血象检查,双胎间Hb差值达9.6g/L,确诊TAPS。病例1、2、5诊断孕周已超过26周,错过激光或减胎治疗时机。其中病例1孕29.3周发现供血胎Hb 3.8g/dL,严重贫血,有胎死宫内风险,患者拒绝宫内输血治疗。孕33.5周剖宫产终止妊娠,受血胎生后行放血治疗,供血胎生后行输血治疗,两新生儿预后良好,现已9月。病例5孕34周突然发生供血胎宫内死亡,受血胎MCA-PSV 74cm/s(1.5MoM),遂急诊行剖宫产术,Apgar评分1分钟-10分,5分钟-10分,查Hb 12.6g/dL,较孕33.3周脐血Hb下降8.5 g/dL,考虑宫内急性失血,患者放弃救治,自动出院。病例3诊断孕周为21周,后壁胎盘,拟行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但术前发现患者高血压、蛋白尿,因“重度子痫前期”行治疗性引产。病例7孕29周供血胎心脏扩大(心胸面积比0.45),受血胎侧脑室增宽(14mm),建议其期待治疗至孕32~34周后终止妊娠,患者因担心双胎早产及心、脑并发症,要求终止妊娠。病例6诊断孕周22周,胎盘位于前壁,受血胎心脏扩大、少量腹水,行脐带电凝选择性减胎术,减灭水肿胎,无术后并发症,在孕。

       本组病例中,除1例因母体并发症引产、1例正在妊娠,余4例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病例7产前超声提示“供血胎胎盘厚104mm”,因大部分供血胎水肿胎盘滞留宫腔,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出血量达1050ml。病例2和病例4小胎分娩后发现尿道下裂。

讨论:

       10%的单绒毛膜双胎由于其胎盘特有的血管吻合,将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6]。TAPS是一种慢性的双胎输血综合征,可以自发[4],也可以继发于激光治疗术后[5]。两种类型的TAPS均表现为双胎间极大血红蛋白差值且不伴羊水过多。自发型TAPS占单绒毛膜双胎的5%~6%[8],医源性TAPS占双胎输血综合征激光治疗术后病例的13%[5]。

       TAPS可在产前也可在出生后明确诊断。MCA-PSV检测是TAPS的产前诊断方法,脐血血常规检查是出生后诊断方法。产前诊断标准:单绒毛膜双胎出现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MCA-PSV)不一致(贫血胎MCA-PSV>1.5MoM,伴受血胎MCA-PSV<0.8MoM)[5]。出生后诊断标准:出生时两个新生儿显著的Hb差值(≥8g/dL)伴双胎间慢性不平衡输血(供血胎网织红细胞增多征、网织红细胞比值(供血胎/受血胎)>1.7,或胎盘检查仅见极细小的浅表动脉-静脉血管吻合(直径<1mm))。

       Gucciardo L等[9]总结了142例单绒毛膜双胎,发现3例TAPS,认为尽管TAPS发病率低,仍推荐对所有单绒毛膜双胎,尤其是不伴羊水过多-羊水过少的单绒毛膜双胎常规筛查MCA-PSV。Weingertner等[10]学者持相同观点。本研究中,5/7例检测了双胎MCA-PSV,其中仅2例完全符合MCA-PSV产前诊断标准,余3例仅双胎之一可达到MCA-PSV诊断标准。如严格遵循现有的TAPS产前诊断标准,5例将漏诊或难以产前确诊,提示不应过度依赖目前的产前诊断标准。7/7例产前超声均出现特有的胎盘声像:双胎胎盘厚度不均、回声不等(即供血胎胎盘肥厚、回声增强);提示单绒毛膜双胎胎盘声像改变可能早于MCA-PSV改变,是TAPS的更早期超声特征,可作为其诊断线索。由于双胎脐血管穿刺技术的改善和安全性的提高,建议对单绒毛膜双胎胎盘特有声像改变,疑诊TAPS病例,常规行双胎脐血管穿刺,以提高其产前诊断率,减少漏诊率。本研究中1例在孕21周通过脐穿确诊。即使是病例1、3、7供血胎已极重度贫血,Hb分别为3.8 g/dL、2.1 g/dL、2.8 g/dL;6/7例脐穿病例无一例发生胎心缓慢、甚至胎死宫内并发症。

       Slaghekke F等[11]曾估算TAPS每日通过血管吻合的血流量仅5~15 ml。由于TAPS双胎间极慢性输血,病程进展缓慢,绝大多数病例的确诊常延至妊娠30周后[4],但本组病例平均诊断孕周为27.2周,有3例孕24周前(21~23周)确诊,表明TAPS可发生在妊娠中期。

       除胎盘超声特征典型,本研究中大多数病例(5/7例)出现供血胎心脏扩大。这是与TTTS鉴别的另一要点,后者往往受血胎出现心脏扩大,其原因在于受血胎血容量过多、心脏负荷过重,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TAPS供血胎心脏改变考虑与血管吻合细小,失血缓慢,出现严重贫血(Hb 最低仅2.1g/dL),继发贫血性心脏病有关。

       TAPS往往出现供血胎羊水过少、受血胎羊水正常(病例1例外),也反映了极其缓慢的双胎间输血由于代偿机制,受血胎可维持羊水量平衡。病例1病程极为特殊,历经TAPS、TTTS、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sIUGR)等复杂性双胎疾病类型。孕28周出现双胎体重差26%,羊水不平衡(AFV 13/85mm),考虑双胎输血综合征或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但以上诊断不能解释双胎胎盘厚度不均、回声不等以及供血胎心脏扩大等超声表现。为明确诊断,孕29.3周行双胎脐血管穿刺,双胎间Hb差值达17.5g/dL,网织红细胞比值达4.2,确诊TAPS。孕29.5周出现双胎羊水不平衡加剧(AFV 0/110mm),诊断双胎输血综合征,遂行羊水减量治疗;此后定期复查至分娩(妊娠33.5周),受血胎羊水增长缓慢,AFV<80mm。分娩时两新生儿体重差达47%,可诊断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TAPS、TTTS、sIUGR具有共同病因(胎盘间血管吻合、胎盘份额不均),临床表现类同,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因此不应孤立看待上述三种疾病,将诊断绝对化。

       Lopriore E等[7]报道:胎盘小血管吻合可见于91%(10/11)TAPS病例,仅见于5%(12/240)的非TAPS单绒毛膜双胎胎盘;)TAPS胎盘无动脉-动脉吻合(0/11),但见于89%(213/240)的非TAPS单绒毛膜双胎胎盘。与以往文献报道相符,本研究发现TAPS胎盘特征如下:受血胎胎盘胎儿面血管丰富,供血胎胎盘胎儿面血管稀疏;供血胎脐带帆状/边缘附着;供血胎胎盘母体面苍白、水肿,受血胎胎盘母体面红润、多血;供血胎-受血胎间血管吻合数量少,仅见少数几条极细(直径<1mm)动脉-静脉血管吻合,无动脉-动脉血管吻合。

       产前确诊的TAPS尚无最佳治疗方案,可供选择的方案包括:期待治疗、分娩、胎儿镜激光治疗、宫内输血和选择性减胎术[10],选择何种治疗方案与孕周有关。由于激光治疗是对因治疗,似乎是更理想的治疗方案。然而受血胎羊水量正常、胎儿镜下易遗漏细小的胎盘吻合血管,可导致激光治疗困难。Herway等[12]曾报道一例TTTS III期经激光治疗术后继发TAPS的病例,供血胎经系列腹腔内输血,获得痊愈。但应慎用宫内输血治疗挽救供血胎,因为受血胎可能加重多血质病情,发生血栓、甚至严重的肢体坏疽、缺如等严重并发症。当TAPS发病孕周早,供血胎严重贫血或受血胎出现水肿时,为避免继续妊娠过程中发生双胎之一死亡,并继发另一胎死亡或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选择性减胎术是一个可行的治疗方案。病例5妊娠33周就诊,已错过治疗时机,妊娠33.3周脐带穿刺确诊,妊娠34周供血胎宫内死亡,急诊行剖宫产术,受血胎分娩时Hb12.6g/L,较产前下降7.5 g/L,提示供血胎死亡后,受血胎发生严重宫内失血。病例6妊娠22周行脐带电凝选择性减胎术,减灭水肿胎,现妊娠26周,随访情况良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