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保健品

2019年01月01日 853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日,一则因听信保健品能治疗疾病而使某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机会、最终死亡的消息广泛传播。其实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因听信虚假宣传而损失钱财、延误病情、甚至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层出不穷。所以今天再说说关于保健品的问题。

一.保健品不治病!!!

“我血压高,不想吃药,可以吃一些什么样的保健品?”

“我血脂高,哪些保健品可以降血脂?”

“我有冠心病,用些什么保健品比较好?”

“我怕西药有副作用,可以吃保健品吗?”

  ……

经常会被问到这些问题。简单地说,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无论商家说的多么天花乱坠,无论说美国研究如何、日本研究咋样,无论他们声称哪些院士推荐或者哪些明星正在使用,你都不要相信。没有病的人要靠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健康、避免疾病发生,用保健品对维护健康没多少帮助;患了疾病该用药时一定要按要求用药,绝对不要指望使用保健品治病,这只能延误你的病情!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说一下什么是保健品。

保健品的规范化名称是“保健食品”,欧美国家一般称为“膳食补充剂”。所以说保健品本质上是食品,不是药品。如果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就属于药品了。之所以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不能被批准为药品,是因为它们不具有可靠的治疗疾病的功效。假如象那些宣传中所说具有治疗某某疾病的功效,为啥不作为药品推广?既然国家不批准其为药品,本身就说明它们不具备治疗疾病的作用。道理很简单,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宁可花大价钱买保健品,却舍不得花钱吃药。

所以说啊,得了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千万不要相信那些虚假广告,不仅白白浪费钱,还会耽误自己的病情。在临床上这种反面典型并不少见。有的人听说保健品能降压,就停了降压药,结果发生脑出血;有的人听说保健品可以降糖,就停了降糖药,结果发生严重高血糖;还有人听说某保健品具有预防血栓的作用,就停了阿司匹林,结果发生了急性心梗。

保健食品如此,哪些所谓的保健床、保健鞋垫、保健手环等等保健器材同样如此。这些玩意儿除了让你多花钱,不会对健康有任何帮助,更不能治疗疾病!

二.保健品也可能有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以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长期服用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希望借此维护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然而,这些保健品真的有保健作用吗?在近年来国外所完成的多项随机化临床试验中,多数研究表明对于没有营养缺乏的人群来讲,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并无明显益处。不仅如此,有些研究发现若不存在营养缺乏,过量补充这些所谓的“保健品”或“营养物质”(如b-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E、硒等)可能会有害处,有可能会增加死亡率、癌症以及脑出血风险。

在饮食方面有一个简单道理:身体缺少什么才需要补充什么,不缺不要补,补多了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日常市售的所谓“保健品”,多数没有肯定的保健作用,不要迷信这些东西。中国商店卖的东西如此,从美国、日本、欧洲高价买回的东西同样如此。

三.哪些人需要补充维生素与微量矿物质?

1.孕妇:补充小量叶酸与孕期维生素;

2.新生儿与儿童:哺乳期婴儿在断奶前补充维生素D,4-6个月内补充铁剂;

3.中老年:部分人可能需要补充维生素D、B12和(或)钙剂。

哪些患者需要补充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1.减肥手术后患者:补充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铁、钙、锌、铜制剂,或多种维生素与多种微量矿物质复合制剂;

2.恶性贫血患者:维生素B12;

3.克隆恩氏病、其它炎性肠病、乳糜泻患者:铁剂,B族维生素,维生素D,锌,镁;

4.骨质疏松或其他骨骼疾患:维生素D,钙,镁;

5.老年性黄斑变性:抗氧化维生素、锌、铜;

6.长期应用以下药物:质子泵抑制剂(补充维生素B12,钙,镁);二甲双胍(补充维生素B12);

7.限制饮食者:补充多种维生素与多种矿物质,维生素B12,钙,维生素D,镁。

需要注意的是,是否需要补充上述维生素或矿物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决定,自己不要随意购买服用。

目前各式各样的商业广告泛滥,往往把这些保健品说的天花乱坠,提醒大家不要轻信。好好吃饭、饮食多样化、多吃水果蔬菜、增加运动是最可靠的保健措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