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运动降糖?

2019年03月28日 1132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运动前准备工作不可少

1.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通过详细了解自己的病情再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2.每次运动前仔细检查足部并选择合脚的鞋袜。

3.最好结伴运动;没人陪伴的情况下,应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片”。

4.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如糖块、巧克力、饼干、甜饮料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5.运动前测血糖:运动前血糖<5.6 mmol/L,应加餐后再运动。

哪些情况下不适合运动

1.血糖控制差的糖友,尤其是“脆性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不宜参加运动锻炼。因为此类患者胰岛功能衰竭,胰岛素严重缺乏,运动会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2.较重的糖尿病眼底病变,应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参加运动。

3.糖尿病肾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者应酌情减少运动量。

4.合并重度高血压的患者:当患者血压>170/110 毫米汞柱,在血压没得到控制前,应暂停运动。

5.部分心脏病患者: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应终止运动。

6.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有明显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四肢、肌肉的感觉和运动者必须在有效的保护和监测下进行运动,糖尿病足患者必须进行评估,降低运动量,严重者应避免体育锻炼。

7.其他:伴有发烧、感染、酮症酸中毒等严重急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选择有氧运动

1.有氧运动:即在有氧代谢条件下进行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新陈代谢,辅助降低血糖及血脂。其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爬山、健身操、跳健身舞、打太极拳、游泳、划船等。

2.无氧运动:即肌肉在无氧代谢条件下进行的快速剧烈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运动后肌肉酸痛疲劳,呼吸急促。此外,还能促进体内升血糖激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其特点是运动时氧气的摄取相对不足,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例如赛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等高强度竞技性运动。

3.糖尿病患者均应采取“有氧运动”方式。但具体到每一位患者可结合年龄、体力状况、实际病情、兴趣爱好、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1.1型糖尿病患者,选择低强度的活动。

2.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心功能允许,可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

3.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体质较差者),步行是最安全、最适宜的运动方式。

4.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跳跃、碰撞或用力憋气等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游泳或者手部运动进行适度锻炼。

5.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限制运动强度,在不会产生高血压及缺氧反应的前提下进行。

6.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最好选择游泳、划船、骑自行车等非承重性的运动方式,以减轻下肢负担。

7.糖尿病肾病变者可以选择步行,应避免过于激烈运动或用力憋气的运动。

8.糖尿病合并妊娠者运动形式以散步、骑固定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

运动强度不是越大越好

1.运动强度过大,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且会加重心脏负担,对身体有害;运动强度过小,则达不到锻炼身体和控制血糖的目的。

2.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建议选择较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宜,一般糖尿病患者做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较为适宜。运动强度直接关系到锻炼效果,运动强度较低的运动,能量代谢以利用脂肪为主,运动强度中等的运动,则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3.强度由轻至重,循序渐进。

学会量化你的运动强度

1.“交谈试验”法 :运动时达到刚好还能自然交谈的程度,表明运动强度比较适中;倘若运动时气喘吁吁,交谈困难,表明运动强度过大,应该适当降低。

2.“自我感觉”法 :

①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心率无变化或在休息2分钟内恢复。

②运动量适中: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

③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疲乏,休息后15分钟脉搏仍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

3.“适宜心率”法 :即通过数运动后即刻的脉搏来了解自己的运动强度是否适宜。

①低强度运动以最大心率达到 (220-年龄)×(35%~54%)的程度。

②中等强度运以最大心率达到(220-年龄)×(55%~69%)的程度。

运动项目取长补短更好

1.建议糖尿病患者以有氧运动为主,可适当辅以抗阻训练。轻度有氧运动包括购物、散步、做操、太极拳、气功、家务劳动等;中度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车、健身操等。其中步行可作为首选方式。

2.完善的抗阻运动与有氧运动结合,取长补短,既增加趣味性,又可动员更多的肌群参与运动,可以利用哑铃、弹力带和盛满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针对大肌群进行抗阻运动,如上肢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胸部、腰腹部等大肌群,关节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选择登楼梯和跳绳等。

3.抗阻运动中以每组动作重复 8~15 次感到疲劳为度,即为中等强度。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

1.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多为餐后血糖升高,因此建议糖友餐后 1~3 小时开始运动。

2.使用胰岛素的糖友,注射胰岛素后 1~1.5 小时是胰岛素作用高峰,此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同时避免把胰岛素注射到运动活跃的部位使其吸收加速,而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3.不宜空腹运动,尤其不宜在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尚未进餐时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运动前热身与运动后放松不可少

1.建议运动前先做5~1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热身运动。

2.放松整理:运动时大量血液聚集在四肢肌肉组织中,若突然停止运动,血液不能很快回到心脏而导致暂时性脑缺血引起不适症状。因此,运动不要突然停止,至少要做5~10分的整理运动,使心率恢复至每分钟比静息时高10~15次的水平后再停下来休息。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可从每天运动 1 次开始,至少每周 3 天,并逐渐增加至每周运动 5 天甚至 7 天。

2.建议每天运动至少 3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若不能一次运动 30 分钟,可分次进行,每次 10~15 分钟。

3.抗阻运动可以每周 2~3 次,隔天 1 次,应避免连续两天进行。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150 分钟。

4.持之以恒很关键,终止运动锻炼3天,会使已获得改善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随之消失,因此,一般要求患者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切忌平日不运动,一运动就“暴炼”。

糖友运动要安全、个体化,配合饮食、药物的情况下,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平稳降糖。


4